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介勇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思考及建議

[ 作者:王介勇?劉正佳?李裕瑞?戴純?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12-04 錄入:王惠敏 ]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013 年以來,中國創新實施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大政策,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 2012 年底的 9 899 萬人減到 2019 年底的 551 萬人,同期貧困發生率由 10.2% 降至 0.6%,每年減貧 1 000 萬人以上。截至 2019 年 5 月份,全國 832 個重點貧困縣中的 780 個宣布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到 2020 年底,我國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2017 年我國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 2035 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2020 年底我國脫貧攻堅任務將順利完成,鄉村振興已全面啟動,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在這一新的階段,脫貧攻堅成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相對貧困仍將長期存在,鄉村振興基礎尚不牢固。因此,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緩解相對貧困問題、促進鄉村振興發展仍是未來扶貧開發和農業農村工作的核心任務。

我國貧困地區大多集中在生態脆弱區、傳統農區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將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生態安全、保障糧食安全和鞏固邊疆穩定和諧。2020 年 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多措并舉鞏固成果”“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文章通過梳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發展重大戰略的基本邏輯,分析新階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難點與重點,探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主要思路和關鍵內容,提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針對性策略,為 2020 年后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政策參考。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邏輯

貧困和鄉村衰退是當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難題,消除貧困,促進鄉村振興是世界各國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城鄉差距擴大、環境污染加劇、發展后勁不足成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重大挑戰。實施減貧與促進鄉村發展政策,縮小城鄉差距,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舉措。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我國政府適時實施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從發展經濟學理論來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是一脈相承的,二者理論依據同源、目標指引一致、政策內容連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基本內容,鄉村振興發展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目的。

理論依據同源

發展經濟學認為不平衡發展是客觀存在的。經典的不平衡發展理論包括 2 種:①認為不平衡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過程,代表理論有納克斯提出的貧困惡性循環理論和繆爾達爾提出的循環累積因果理論,他們強調需要政府通過強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措施促進經濟均衡發展;②主張集中優勢資金和資源促進某些部門或地區優先發展,優先發展的部門或地區將會帶動落后部門或地區發展,代表理論有赫希曼提出的極化-涓滴效應學說和法國經濟學家佩魯提出的增長極理論,他們認為不平衡發展過程中要素流動、產業轉移和經濟擴散將會“涓滴”和“輻射”落后地區或人群,最終實現均衡發展。

貧困的概念與內涵已經從單維度的物質生活困難發展到多維度的能力貧困,反貧困策略越來越強調貧困主體能力提升和區域經濟增長的溢貧帶貧作用。脫貧攻堅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重視貧困瞄準到戶到人,解決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更重視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生態建設和基礎設施改善,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均衡發展。鄉村振興發展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通過政策激勵和要素投入激發鄉村內生動力,促進城鄉融合,其根本目標也是城鄉均衡發展。因此,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依據同源,二者均致力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目標指引一致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是為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實施的國家戰略。前者立足于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致力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后者著眼于 21 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目標,致力于緩解相對貧困,實現共同富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目標指引一致,共同致力于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主要矛盾,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脫貧攻堅的近期目標為到 2020 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2020 年之后,在消除絕對貧困的基礎上,鞏固現有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發生,實現貧困對象整體長期穩定脫貧。鄉村振興的近期目標為到 2020 年基本形成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到 2035 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 2050 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全面實現。因此,從目標邏輯來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利于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與發展。

政策內容連續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在內容上是連續的。脫貧攻堅強調通過“五個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措施,精準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切實提高農民人均收入,大幅改善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整體性解決區域性貧困。“五個一批”包括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和社會兜底脫貧一批,是脫貧攻堅的核心任務。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體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已經將精準脫貧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納入重點任務。因此,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農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態保護等方面政策內容是連續的。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貧困問題具有復雜性、系統性和反復性特征。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是從貧困的發生發展規律、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全球減貧實踐經驗來看,脫貧人口返貧的風險依然很大,相對貧困問題還將長期存在;2020 年后精準扶貧時期扶貧工作任務仍十分艱巨,要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期準備。從脫貧攻堅的實際情況來看,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和兜底保障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需要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返貧。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從社會主義本質屬性認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性。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始終把解決貧困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創新開展農村改革帶動的發展式扶貧、開發式扶貧、精準扶貧等舉措,完成了不同時期的扶貧工作任務,基本消除絕對貧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守住絕對貧困底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從貧困發生發展一般規律認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的艱巨性。貧困問題具有“惡性循環”規律,貧困在家庭中有代際傳遞的特征。貧困人口受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區位發展條件和思想觀念影響,并且相關致貧因素短期內很難徹底消除,受經濟形勢波動、災害或其他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容易導致再次返貧。由于部分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短期的精準幫扶措施可以有效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但是維持脫貧穩定性和增收的持續性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從我國基本國情認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的長期性。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且人口基數大。我國當前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區域發展不均衡、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的不充分問題仍存在,這決定著相對貧困問題仍將長期存在,部分地區還存在較大返貧風險。中國科學院劉彥隨課題組經過綜合測算后認為,2020 年后仍需要國家減貧政策繼續傾斜的縣有 716 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區、三大階梯過渡地帶和西南喀斯特地區,這些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脫貧攻堅成果存在的主要薄弱環節

扶貧產業發展持續性問題。當前產業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以下 4 個關鍵問題:①扶貧產業創新能力不足。由于貧困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缺少人才、技術和必要的創新環境,大多數扶貧產業處于低端且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單一,扶貧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不足,產業競爭力不強。②產業同質化現象突出。調研中發現,多數扶貧產業發展主要依靠當地特色農牧資源發展種植養殖業,由于缺少整體規劃和市場分析,導致產業項目雷同、產業發展同質化,近年來常常出現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價格低、滯銷等問題,不利于扶貧產業的持續發展。③產業對政策資源依賴性較高。政府的信貸、土地、稅收等政策支持以及東西協作、社會扶貧等資金和技術扶持,是扶貧產業興起和發展的保障條件,當前多數扶貧產業仍處于發展起步階段,未來的發展仍需依賴政策支持。④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貧困地區交通、環保等基礎配套設施較差,扶貧產業生產、運輸、銷售的成本相對較高,也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集聚,部分企業產品市場主要依靠扶貧干部推銷、熟人購買、政府采購等方式,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場體系,產品市場化程度低、競爭力弱。

脫貧農戶收入穩定性問題。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促進了貧困地區建檔立卡戶人居可支配收入穩定持續增長。2019 年建檔立卡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 3.5 個百分點。但是仍存在以下薄弱環節:①脫貧戶收入整體水平仍較低,全國人均收入分組調查數據顯示,2018 年 90.42% 的貧困人口屬于低收入組群體,約 10% 脫貧戶收入剛超過現有貧困線,人均年收入水平低于 5 000 元;②從脫貧農戶就業穩定性來看,貧困戶受教育水平低,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能力低,務工就業收入是脫貧戶的主要收入來源,經濟形勢變化或突發事件最先沖擊到他們;③從脫貧戶收入結構來看,來自政策性補貼收入的比例較高,有些省份轉移性支付收入比例超過 30%,政策補貼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對脫貧農戶收入穩定性影響大。

易地扶貧搬遷持續性問題。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投資規模最大、涉及要素最多的重點任務。根據《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規劃目標,2020 年底總計須完成 1 000 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搬遷。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產業培育、生態修復和組織重建等諸多方面。由于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仍需繼續強化。①配套基礎設施仍需完善。搬遷區學校、衛生院、活動中心等硬件設施建設較好,但教師、醫務人員、文化活動等軟件設施配給不足。有些搬遷區未考慮居民生產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公共服務設施配需不合理;②搬遷地區的產業發展相對薄弱。搬遷區多數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模式較單一、規模較小、抵御風險能力較弱,需要鞏固提升,部分搬遷區缺少產業配套,需要繼續培育扶持。③搬遷區的居民多數來自不同的地方,或者整體遷入新的區域,部分新遷入的居民缺少歸屬感和融入感,有的甚至有回遷的訴求。因此,易地扶貧搬遷區基層組織建設和社區工作亟待加強。

脫貧人口主體仍然脆弱。從實地調研來看,貧困人口雖然已經脫貧,但是其脆弱性的屬性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主要表現在 4 個方面:①脫貧人口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精準扶貧雖然解決了義務教育全部達標,但是家庭勞動力的受教育水平在短期內仍沒有明顯改觀。②脫貧人口老齡化問題較為嚴重。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老齡化問題日趨加劇,加上養老保障水平較低,老人貧困是當前較為普遍的現象,脫貧人口進入老齡化階段后,返貧風險較大。③脫貧人口中患有慢性病的較多。實地抽樣調查發現西北和東北地區患有高血壓、腦血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貧困人口占 20% 以上。④部分脫貧戶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尚未實現精神脫貧。

 

外部發展環境不確定性風險增強。隨著世界經濟形勢持續走低,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嚴重,未來國際形勢的不確定風險將影響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未來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不斷增強。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加劇,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風險增加,對生態脆弱的貧困地區影響尤為強烈。因此,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發展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風險增強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基本思路與重點內容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體制機制,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是 2020 年后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基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邏輯認知,以及對脫貧攻堅成果存在的薄弱環節的分析,梳理新時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思路和關鍵任務,統籌推進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主要措施,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思路

繼續堅持“精準化”基本方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應繼續堅持“精準化”的基本方略。貧困瞄準是近年來世界減貧理論的重要方向,也是減貧實踐工作重點。提高貧困瞄準精度,有利于提升減貧效率和效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應繼續瞄準貧困線邊緣人口和特殊困難群體,監測識別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人口和新增貧困風險因素,制定針對化的措施,開展“精準化”的鞏固提升。

牢固樹立消除絕對貧困的底線。防止脫貧人口返貧,消除絕對貧困是鞏固脫貧成果的核心任務,是 2020 年后扶貧開發工作的底線任務。堅持消除絕對貧困的底線思維,著力解決脫貧攻堅成果的薄弱環節,守住全面小康社會底線,為鄉村振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幫扶政策持續性和連續性。幫扶政策的持續性與連續性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基礎。應堅持基本幫扶政策的持續性,通過優化調整幫扶對象、整合提升幫扶主體和創新幫扶模式等方式促進幫扶政策的連續性,不斷提高和鞏固幫扶效果。

促進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必須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將鞏固脫貧成果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內容,將促進鄉村振興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核心目標。通過統一指導思想、統一主體責任、統籌重點任務,實現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政策的有機銜接,形成一體化、高效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方案。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點內容

完善扶貧工作制度化建設,形成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制度保障。①夯實扶貧工作的法律基礎。扶貧開發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具有公共性、長期性和政治性特征,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廣泛參與,協調多方面主體的利益。應總結過去開發式扶貧和精準扶貧取得的經驗,將扶貧主體責任、推進機制、資金管理、監督考核等措施固定下來。通過國家立法,將扶貧工作上升到法律層面,強化和規范扶貧開發工作責任,確保相對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②建立健全扶貧資產管理制度。針對扶貧開發過程中利用各類扶貧資金投入扶貧領域形成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收益等扶貧資產,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促進扶貧資產的保值增值,提升扶貧資產的溢貧效益,鞏固脫貧成果。③建立完善貧困動態監測與預警制度。健全貧困自上而下識別和自下而上申報登記相結合的貧困監測機制,基于區域經濟發展態勢、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農戶貧困監測等定期開展貧困發生風險預警,及時識別貧困風險等級,找準致貧和返貧原因,制定預防返貧措施。

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提升產業扶貧的帶貧益貧作用。①繼續加強科技扶貧。增強科技和人才投入力度,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和大型企業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的幫扶與合作機制,提升扶貧產業創新能力。②培育和拓展扶貧產業鏈條。通過延長產業鏈條豐富產品類型,培育壯大扶貧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扶貧產業發展效率和效益。③穩定扶貧產業支持政策。制定差別化的產業繼續支持政策,對于政策依賴性較小的扶貧企業適時停止支持政策,對于仍在起步階段、政策依賴性強、發展前景好的扶貧企業應保持或加強支持政策。④支持扶貧產業的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鞏固拓展脫貧人口增收渠道,穩步提高脫貧人口收入水平。①穩定公益性崗位、退耕還林補貼、低保補助等脫貧戶政策性補貼水平,切實保障農戶政策性補貼收入不減少;②繼續制定針對性的就業扶持政策,拓展農戶就業渠道,切實保障脫貧戶收入持續穩定增長;③繼續加強就業培訓,增強技能水平,提高勞動力應對市場風險能力。

加強易地扶貧搬遷配套建設,促進搬遷人口安居樂業。①完善搬遷區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在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公共服務軟件建設,提高教師、醫務人員、社區管理人員水平。根據搬遷區居民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完善個性化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高社區公共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②做好搬遷區產業配套和就業安置保障工作,繼續加大搬遷區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確保搬遷居民有穩定就業。③加大對遷出地的拆舊復墾和生態修復力度,切實保護好遷出地生態環境。④深入開展搬遷區組織建設,健全社區管理體制,豐富社區文化生活,讓搬遷農戶與本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穩定的社會結構。

完善和提升兜底保障水平。①針對農村老齡化人口貧困問題,逐步提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水平,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切實避免農村人口“因老致貧”“因老返貧”。②繼續強化低保與扶貧政策的銜接機制,實現 2 項制度標準一致、數據共享、工作協同新機制。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逐步提高農村低保供養水平,同時完善標準化的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超過標準的農戶應退盡退,優化低保與扶貧資金的配置效率。③針對建檔立卡戶因殘因病致貧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將大病、慢性病和殘疾人作為重點監測對象,完善醫療救助和大病保險制度。根據物價指數逐步提高醫療救助標準,確保收入穩定并能得到及時救助。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理論依據同源、目標指引一致、任務內容連續的 2 項重大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本前提,鄉村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保障。統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合理配置鄉村發展要素資源,補短板、強優勢、促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圖 1)。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思考及建議

推進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工作機制銜接

主體責任銜接。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持黨和政府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中的主體責任,完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試點開展扶貧開發機構和鄉村振興領導機構的聯合辦公機制,形成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統一的領導決策機制,統籌推進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的項目管理、資金使用、監督考核,形成鄉村補短板、促發展的合力。

支撐體系銜接。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科技投入、制度改革、資源生態和項目資金等外部支撐體系的銜接,建立統一的要素資源配置體系,整合各類要素資源,優化幫扶措施和要素投入機制,形成脫貧鞏固和鄉村振興發展合力,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激發鄉村內生發展動力。

重點任務銜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點任務在于防止脫貧戶返貧,保障鄉村振興發展底線;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在于發揮農村優勢要素資源,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統籌考慮鞏固脫貧成果“補短”與鄉村振興“揚長”,推進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的有機銜接,形成“揚長”與“補短”相結合的可持續鄉村發展模式。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將相關扶貧產業納入鄉村振興發展規劃中,繼續培育和扶持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扶貧企業,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特色農業與工業、旅游業融合發展,支持扶貧產業發展繼續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繼續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的策略,將重大生態工程向生態脆弱貧困地區傾斜,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在鄉村地區形成脫貧致富與綠色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將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通村道路建設等納入鄉村振興發展規劃,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區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危房改造和通村道路標準,建設生態宜居新鄉村。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人才振興。通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穩定現有的幫扶人才隊伍,健全長期幫扶激勵機制,將愿意在農村地區干事創業的幫扶人才留在農村,繼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持續推進家庭勞動力職業教育和各類技能培訓,培養貧困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建立健全農村人才引進機制,引導更多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創新創業,回引外出成功人士返鄉發展特色產業。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繼續加大扶志和扶智力度,提升貧困群眾的思想認識,激發貧困群眾作為最廣大勞動者的勞動熱情,開拓群眾的眼界、視野,培訓群眾創新創業的思維能力,整體改善群眾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素質,為樹立良好的鄉風文明新風貌奠定基礎。適應鄉村人口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挖掘鄉村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提高文化建設與服務的適應性,通過公共文化活動增強凝聚力和認同感,切實發揮文化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組織振興。鄉村基層組織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直接領導力量和堅強堡壘。以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為著力點,推動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繼續健全駐村第一書記的選人機制和駐村制度,選派干部的長效正負激勵制度,完善鄉村基層組織負責人的退出機制,強化駐村第一書記隊伍建設。健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互銜接的“五級書記”一起抓的工作機制,夯實基層組織的責任。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機銜接,充分發揮合作組織的紐帶作用。

結語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促進鄉村振興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還應該將其與新型城鎮化和區域發展重大戰略相結合,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例如,面向長江經濟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規劃等重大區域發展政策,應將區域開發、城鎮化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統籌協調。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開發,做大做強區域經濟,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為鞏固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又可為激發內需、擴大市場作出巨大貢獻,促進經濟國內大循環。

作者王介勇、劉正佳、李裕瑞、戴純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精準扶貧評估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轉自:《中國科學院院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国产传媒第一区二区 | 宅男网免费在线无毒不卡 |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 五月天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100不卡论理片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