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文勝: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1-27 錄入:田珍 ]

陳文勝: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圖1)

編者按:隨著絕對貧困問題首次得到歷史性解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湖南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如何按照省委關于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要求,在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發展格局上闖出湖南的新路子,彰顯湖南的新擔當,展現湖南的新作為,湖南師大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中央農辦鄉村振興專家委員陳文勝認為,要立足于湖南的精細農業發展特色、“兩型社會”建設名片、精準扶貧高地三大優勢,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生產高地,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兩型”發展高地,打造精準扶貧首倡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范高地,構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特別是扛牢精準扶貧首倡地的責任擔當,盡銳出戰、全力攻堅,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隨著全省51個貧困縣692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76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問題首次得到歷史性解決。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兩個大局”為戰略支撐,以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為要求,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湖南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更為突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必須按照省委關于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要求,以進入新發展階段、確立新發展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變革邏輯為取向,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為主線,在構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格局上譜寫湖南新篇章。

一、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生產高地,實現農業高質高效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新形勢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省委、省政府根據人多地少的省情,推進了以精細農業為取向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以品牌強農、特色強農、質量強農、產業融合強農、科技強農、開放強農為引領的“六大強農行動”,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上邁出了新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研時予以高度肯定,要求湖南發展精細農業要一以貫之地抓下去。湖南作為魚米之鄉,主要農產品生產不是問題,如何提高農產品效益、激發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積極性才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問題。但大宗農產品供大于求、優質農產品同質競爭的老大難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而農民收入狀況無疑是農業發展水平的綜合反映。根據調研,在湖南農民增收問題中,最為突出的短板是農民經營性收入總量偏低、尤其是脫貧縣的農民經營性收入偏低,總體上存在著經營性收入生產成本降低難、農產品賣難、產業結構調整難的三“難”瓶頸,不僅使農業農村工作的形勢更加嚴峻,而且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來多重壓力。

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立足我省魚米之鄉的優勢,按照打造九大優勢特色千億產業的總目標,以質量效益為導向,以精準定位、精細生產、精深加工、精明經營、精密組織的發展方式為取向,優化資源配置,淘汰落后的生產模式,推動農業供給結構轉型升級,使農業生產供給結構不斷滿足市場消費的需求結構,以破解農業生產供大于求與供不應求的結構性矛盾,形成地域特色鮮明、區域分工合理、高質高效發展的精細農業生產布局。

農業作為生物產業,對種植區域的氣候和土質有著獨特的要求,不同區域的農產品具有不同的品質,必然要求立足各區域特色,推動區域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盡管全省劃分了“環洞庭湖”、“大湘西”、“長株潭”、“大湘南”四大農業區域板塊,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區域結構優化布局,各板塊區域內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如何調整,并沒有進一步細化和實化,難以產生實質性的引導作用。

因此,要進一步明確四大農業板塊的區域分工,全面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嚴格以“一縣一特、一特一片”為農業長期政策的支持依據,規范政府對每個區域支持種植的品種和相應品質要求、以及限制和限期退出的品種,建立各區域農產品品種與質量的“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的約束機制,以優化區域農產品品種結構為基礎優化區域農業產業結構,才能有效破解湖南長期以來存在的老大難問題。與此同時,要把提質增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擺在首要位置,對鮮活農產品的儲存保鮮,人糞畜糞的轉化使用,特別是耕地的質量保護和農藥化肥的減量使用,必須取得技術的不斷突破,才能加快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生產高地,構建農業高質高效的發展新格局,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還有一個湖南農業發展的必答題,就是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高地,補齊人均七、八分地的小農戶小規模經營短板。可以說,這既是應對風險挑戰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是破解困難約束的潛力和希望所在。美國農業為什么強大?全球ABCD四大跨國農業企業除法國路易達孚外,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就處于前三位。正是強大的企業把美國的政府、農民、企業實現無縫對接,把美國的農業從生產與加工到銷售與物流、從資本到技術實現高度融合,也就是一、二、三產業的高度融合。湖南近幾年來,由于微型農機的問世,農機專業戶在政府的補貼下購買農機,農民不必購買農機而是通過社會化服務購買農機服務,以人力、牛耕為主的規模極小的小農戶和偏遠山區,基本實現了現代農機對人力、蓄力的替代。因此,必須通過社會化服務把政府、企業與農戶鏈接起來,推動農業向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轉變,全面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是湖南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必然要求。

二、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兩型”發展高地,實現農村宜居宜業

推進高質量發展是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而國民有效財富與有效制度的累積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兩型社會”建設是湖南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擔負著與精準扶貧一樣的國家使命。自2007年起,湖南全面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全國闖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型”發展新路。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明確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終極目標是建設美麗中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就明確要求,以生態環境友好和資源永續利用為導向,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因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型”發展無疑是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美麗鄉村建設所必然要求,是推進鄉村振興所必須要貫徹的新發展理念,也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所必須要確立的新發展目標。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和鄉村發展模式,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兩型”發展高地,推動湖南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高品質生活、農村高效能治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村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需要在“兩型社會”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闖出湖南的新路子,進一步彰顯湖南的新擔當,進一步展現湖南的新作為,進一步譜寫湖南的新篇章。

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措施,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如何保障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成為鞏固“兩型社會”建設成果的現實要求。為此,進一步總結“兩型社會”的實踐經驗,把“兩型社會”建設和構建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的“五美”鄉村建設又好又快地推進統一起來,需要處理好常量政策、增量政策、變量政策的關系。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鄉村生態振興政策,要作為常量政策實行下去,進一步降低鄉村資源消耗強度,進一步提高鄉村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取鄉村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確保“兩型社會”建設成果得到鞏固。對于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生態建設保護等方面的綠色節能新技術和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要作為增量政策,以強化綠色科技的推動作用。把建立整村規劃、整村管理、整村統籌、整村布局推動“兩型”發展的美麗鄉村建設的環境管理制度,作為變量政策,適應形勢的變化而進行及時調整,增強政策的針對性、科學性。特別是要對一次性塑料包裝、農膜等無法降解環境污染產品的進村入戶予以從重從嚴控制,確保鄉村環境從源頭上得到根治。留得住綠水青山,鄉村才會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三、打造精準扶貧首倡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范高地,實現農民富裕富足

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不僅如期高質量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而且探索的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經驗成為了全國脫貧攻堅的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明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因為只有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才能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也只有實現鄉村振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確保實現農民富裕富足。

湖南是一個人口大省和傳統農業大省,不僅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農民收入就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局面始終未打破,而且城鄉二元分割突出存在,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內循環的暢通。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戰略決策,以廣闊的農村市場和投資空間作為擴大內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既是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也是應對國內外復雜形勢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因此,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的殷切期望,更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進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之策。進而乘勢而上,打造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有效銜接示范高地,不僅是時代賦予湖南的歷史使命,也是湖南發展的戰略機遇與責任擔當。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鄉村振興的“共同行動”與“共同富裕”相統一、公平與效率相統一。“共同行動”是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制度邏輯。如果從鄉村振興推進全面現代化的目標出發,就應更多地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如何“共同富裕”的客觀必然性。只要仍處于物質和精神財富沒有極大滿足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對貧困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現象就難以避免,那么,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共同行動”,就不只是如何解決基本生存問題以及如何解決收入上的相對貧困問題,更是如何縮小貧富差距的“共同富裕”問題。而且“共同富裕”不足,所謂多元主體參與的“共同行動”就缺乏實際內容,也就無法形成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共同行動”推進鄉村振興。因此,必須既發揮市場優化要素配置的優勢,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通城鄉從生產、分配到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堵點,使鄉村要素在市場經濟中得到激活;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共產黨的政黨優勢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構建城鄉命運共同體,為廣大農民推動更加廣泛和公正的城鄉權益共享,讓全社會在共同推進鄉村振興中共享鄉村振興的成果,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立“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主力”的“三駕馬車”改革賦能新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成立以后,充分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把為廣大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只有把“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最具基礎性、廣泛性的新發展理念落實到鄉村振興的農民主體地位上來,才能激發農民的主體積極性成為鄉村的內生動力,去創造真正屬于農民自己的生活。因此,在發展動力上,必須以增進農民的福祉為立足點,按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重塑城鄉關系,全面建立健全的城鄉收入分配體系、鄉村服務體系、城鄉人居分布體系、鄉村社會保障體系,推動農民權益分配體系的不斷健全。在動力機制上,建立“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主力”的“三駕馬車”改革賦能新機制,以改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干部在干、農民在看”的局面,實現“黨的引領力、政府的推動力、市場的原動力、農民的創造力、社會的協同力”相融合的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高品質生活、農村高效能治理,推進實現農民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本文是湖南人民出版社《“三高四新”戰略》一書中的一篇文章,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共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組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婷婷99re6国产在线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免费丝袜国产 |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 亚洲理论中字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