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賀雪峰:中國學者首先要回答中國問題

[ 作者:賀雪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1-28 錄入:曹倩 ]

哪怕是在極其特殊的2020年,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賀雪峰也依然堅持在田野上結束這一年。12月中下旬,他帶領70人的研究團隊分成三組,同時在河南、江蘇、安徽三地駐扎村里,調研農村治理。    這是53歲的賀雪峰治學的第25年。自2004年起,他已經連續18年每年花上兩三個月的時間駐村調研。“駐村”不是簡單調查,而是真正住在農民家里,與農民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深入農民生活當中。在他看來,不理解農業、農村、農民,就很難理解中國。

1.“用腳”寫論文,團隊平均每天10人以上住在農民家里   

賀雪峰和他的研究團隊因為堅持“田野的靈感、野性的思維、直白的文風”,被學界稱為“華中鄉土派”。    土,是真“土”。賀雪峰身為武漢大學社會學院院長,事務繁多。然而,他一年中有四分之一時間在跑鄉間地頭,他帶領團隊花在調研上的時間更多。通常,團隊成員的調研是集體調研,每次調研都會分成小組,白天調查,晚上討論,調查結束后撰寫調研報告和調查隨筆。    多年堅持,賀雪峰和他所率領的學術團隊跑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上千個村莊,累計駐村調研工作日超過7萬個,平均下來每天同時有十人以上住在農民家里調研。最長記錄的一位博士生,讀博期間駐村調研635天。

在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碩士讀經典,博士做經驗”是慣例。碩士研究生分為學習小組,集體讀書,每月一次“與院長面對面交流”,同學們以“8107”為榮。所謂8107,就是早八晚十、一周七天泡圖書館讀經典。    博士研究生們則要廣泛調研,要跑遍中國大地。博士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駐村調研,大多數博士研究生撰寫調研報告超過百萬字,在這基礎上再撰寫博士論文。三年訓練經典,三年訓練經驗,有了經典+經驗的基礎,再撰寫博士論文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賀雪峰說,社會科學的論文首先要用“腦”、用“腳”,然后才是用“筆”寫出來。    用腳“寫”論文,寫出了國內一流水平。最近幾年,武漢大學社會學院論文發表量達到年均一百多篇。

2.從最深層的現實獲得經驗質感,避免學術教條

曾有學界同行將“華中鄉土派”稱為“樸素經驗主義”,賀雪峰坦然受之。從2006年開始,賀雪峰所在學術團隊開始尤其強調調研,并將這一年稱為“調研年”。由此一發不可收拾,年年都成團隊“調研年”,延續至今。在賀雪峰看來,村莊經驗不止于村莊,而是通向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橋梁。    在剛出版的新書《在野之學》中,賀雪峰寫道:中國社會科學是從西方引進來的,以西方經驗為基礎創建發展并專業化。引進來的西方社會科學,卻并未真正對中國5000年歷史和當下14億中國人在全球化的國際分工處境作基本觀照,沒有經歷一個中國本身的宏大敘事,就直接進入到西方引進社會科學話語下的專業研究,無異于照貓畫虎。    

雪峰認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社會科學研究必須以理解經驗與實踐為基礎。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農業文明的古國,是一個以獨特方式進入現代化的國家,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超大規模、960萬平方公里廣袤腹地的大國——這樣的“中國”,西方理論既沒有解釋,也解釋不了。中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當有一種強烈使命擔當,深入中國實踐,深刻地總結和發展中國理論,想得更深,跑得更快,為中國問題提供思想、理論和方案。    在調研中感受最鮮活也最深層的中國現實,長期沉浸其中會獲得一種“經驗質感”和“學術直覺”,避免犯教條主義錯誤。賀雪峰所率領的學術團隊不僅注重理論問題的研究,而且關注實踐,關注政策。他們對政策問題的辯論,對決策產生了一定影響。

3.中國社會科學正面臨大破大立,中國實踐一定可以得到更加深刻解釋

知乎上有人討論,賀雪峰倡導的讀書以西方論著為主,閱讀西方著作的比例是否過大?有一位曾是讀書會成員的答主獲得高贊:若不綜觀人類文明成果,如何理解中國實踐?    賀雪峰說,中國的社科學者要有一個基礎,就是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文明成果,為我所用。毋庸諱言,社會科學是西方舶來品,沒有長時間閱讀西方社會科學經典的訓練,就很難形成社會科學的思維模式與分析能力。改革開放后,中國學者用幾十年時間翻譯了大量西方經典著作,這些經典著作是人類文明成果的結晶,只有認真學習,才能為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同時,學習西方理論是為了發展自己,而不是為了成為他人理論的注腳。人類文明成果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關鍵在于確立中國研究的主體性。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首先是為了解決中國問題,不應沉湎于西方經典的考據學、訓詁學,更不能以在國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學術追求。    

中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調查中國、認識中國、理解中國,回答中國的問題,探索中國的道路,而不是僅僅用中國實踐去證實西方理論。    集體所有制是其中一例。賀雪峰說,按照西方經驗和西方理論,農村集體所有制就是一個“怪胎”。生產資料要么公有,要么私有,“集體所有”顯然超綱了。但是在中國實際中,集體所有制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賀雪峰說,中國社會科學正面臨大破大立。當下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者六七十萬人,如果這六七十萬學者都進行從經驗到理論再到經驗的研究循環,則幾乎所有中國實踐都可以得到充分研究,從而形成不計其數的基于中國經驗的學術對話、批評、交流和積累,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就一定能夠突飛猛進,中國實踐就一定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解釋,中國社會科學也可以為中國實踐提供更為準確可靠的政策意見。    


(作者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院長,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長江日報》2021年1月1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 日本人妖中文字幕片 | 中文字幕人妖一区二区 | 中国最大偷窥在线 | 网爆热门视频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