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陳錫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黑龍江在我國糧食安全體系建設中地位重要,使命重大。應該利用好各項扶持政策,從耕地保護、良種培育、技術創新、農業產業化發展等方面全面發力,把國家政策落實好,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陳錫文說,去年年底中央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及今年中央發出的一號文件,都特別強調要確保糧食安全。黑龍江省在全國耕地數量占第一位,連續多年糧食產量也是第一位的,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陳錫文建議,一是要保護好黑土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東北的黑土地主要是集中在黑龍江,這些年經過長期的開發和利用,有些地方的黑土層出現流失,土壤等級也有所下降,所以一定要抓好保護工作,使黑土地逐步恢復肥力。
二是搞好農田水利建設。黑龍江由于土地遼闊,相對來說水利建設仍有些滯后,需要進一步提升建設水平。特別是松嫩平原,烏蘇里江平原等糧食主產區的水利建設,對于長期發展糧食生產,實現不斷增加作物產量和提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要大力解決好良種問題。近些年,黑龍江自己研發了很多優質的、高產的糧食品種,但和國家的需要仍有一定差距,所以還要進一步抓好良種的培育工作。
四是不斷提升機械化水平。黑龍江農業機械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耕種收三個方面的綜合農業機械化率在全國水平是最高的。但也遇到一些新問題,比如說去年發生的澇災,很多作物倒伏之后怎么采用機械收割?需要進一步進行技術創新去克服這些難題。
五是抓好原糧加工轉化。作為大糧倉,如果光賣原糧,百姓收益就難有大的提高,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發展糧頭食尾,來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有效增加農民收入。(記者 孫英鑫)
(作者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北網3月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