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首先提到要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準確理解農業全產業鏈的內涵要義、目標任務、政策方式、路徑舉措,對新時期持續做大縣域經濟、實現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全產業鏈的內涵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提出,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總書記的講話,深刻點明了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打造鄉村產業“升級版”的重要內涵。準確理解其中要義有四個方面。
充分發揮農業多種功能,推動形成輻射式產業體系,提升整體功能效益。農業全產業鏈是當前我國鄉村作為兼具自然、社會、經濟體特征中,聚集農業生產、生活、生態、文化四大功能的綜合體現,是“產加銷”一體化經營、“農文旅”有機結合的農業產業化“一條龍”經營模式。圍繞“農業+”,形成主導產業帶動關聯產業的輻射式產業體系,有利于充分發揮農業的食品保障、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功能,提升整體功能效益,從而推動農業及其相關聯產業產值上升,為鄉村全面振興鑄就堅實基礎。
有效銜接農業各環節各主體,形成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圍繞區域農業主導產業,全產業鏈包含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各個環節,涵蓋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以及育種公司、農資供應、科研團隊、技術培訓、生產服務和擔保貸款等多個主體。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將各個環節、各個主體緊密關聯、有效銜接、耦合配套,形成既相互不可替代又相互不可分離的有機整體,有利于推動農業從資源型向內涵型,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的發展方式轉變。
推動農業向中高端躍升,加速產業創新發展,做大縣域鄉村產業生產總值。鄉村產業,根植于縣域,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是新時期對于鄉村產業發展的更高要求,也是鄉村隱藏沉睡的優質綠色農產品、優美生態環境、優秀傳統文化的更高標準、更多價值所在。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農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有利于解決當前縣域產業鏈普遍較短、價值鏈普遍偏低的問題,有利于做大縣域生產總值,為雙循環格局提供堅實的戰略支點。
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從種養領域向二三產業拓展,讓農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承載著延伸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等增值增效,在實現循環增值、梯次增值、全鏈增值的同時,讓農民在多環節就業增收。通過產業賦能,農民收入不再僅是“靠地、靠力”的“死”收入,而是更多的“活水之源、活本之木”的“活”收入。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有利于為鄉村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帶好頭、領好路、脫真貧、真致富”的新型職業農民,真正讓產業增值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大、穩定、可靠來源。
多層次、深層次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立體式、開放式打造“四鏈協同”
聚焦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優化供應鏈。近年來,立足區域優勢,各地成功培育了一批縣域主導產業,例如東坡泡菜、正陽花生、金鄉大蒜、五常大米等,在全國具有顯著影響力和帶動力。從主導產業和重點產品出發,需要進一步鞏固產業核心優勢,優化以市場為導向、按需生產的供應鏈。要大力推廣適度精煉、恒溫灌裝、充氮保鮮等新技術裝備,開發系列中高端產品和精深加工產品滿足消費需求。要推進加工技術標準規程,修訂產品質量標準,提高產品質量安全,優化供應鏈水平。
打造開放立體式產業格局,延伸產業鏈。農業的增值增效,主要在二三產業。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仍達23.5萬億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6000億元。鄉村振興進程中,農業要上新臺階,就要把目光精力更多放在耕地經營以外,要深層次利用林、茶、果、牧地,合理利用沉睡的山海資源以至于“四荒”地,積極開發綠色生態高附加值產品,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打造“三生融合”的鄉土小村、特色小鎮、產城園區等,延伸產業鏈條。
強化科技資金等要素投入,構建信息鏈。資金和技術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兩大支撐。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部安排超過100億中央財政資金打造了15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該項目目前的年度納稅總和近200億元,吸引超過900家龍頭企業入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必須在持續加大資金技術投入的同時,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要著力構建全產業鏈全過程管理數據和分析服務模型,健全市場和產業損害監測預警體系,提供產品質量追溯、行情資訊、供需信息等服務,構建數字化信息鏈。
以“鏈主”企業為引領,提升價值鏈。近年來,各地大力發展契約型、股份型、分紅型等企農利益聯結模式,據不完全統計,農村二三產業對農民經營性收入的貢獻率達58%,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戶經營收入增加了67%。發展農業全產業鏈,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鏈主”作用和產業化聯合體“統”的職能,組織育種育苗、生產基地、倉儲設施、科研院所、加工流通、產業協會、服務機構、電商平臺等主體進一步創新聯合機制,完善產前、產中、產后組織體系,提升價值鏈。
扎實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政策方式和路徑舉措
立足區域經濟,制定實施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是關鍵,要在充分調查研究溝通協作的基礎上,重點圍繞解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鄉村多種功能、三產融合用地貸款、主體間利益聯合機制等問題,制定謀劃近期、中期、長期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政策、目標、任務、項目、措施、保障等,注重規劃功能、目標、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制定合理布局的路線圖、施工圖,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
瞄準國際標準,創新升級產業鏈供應鏈組織方式。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的創新引領作用,大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科技創新和進口替代力度,增強核心控制力和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圍繞解決原料靠進口、供需不平衡等問題,分級分類推進糧食類、養殖類、都市現代類和重要農產品、果菜茶等特色農產品類的保供、保質、保市、保價。因產業而宜設立基礎能力改造迭代、延鏈補鏈清單,明確全產業鏈技術路線、區域布局和應用領域。
確保安全穩定,統籌布局產業鏈條健全的新項目。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要在滿足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基礎上,把單體經濟集聚集成鏈路經濟綜合發展,在耕地經營之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各地可依托現有產業條件,統籌布局一批產業基礎安全可靠、產業鏈條健全的新項目,以“補短板、強弱項”為主,建立試點。挖掘項目背后的創新技術、經營理念,強化科技資金人才要素支撐,為下一步創制農業全產業鏈關鍵技術裝備做基礎。
完善體制機制,建立公共化平臺,打造服務體系。提升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效能,必須要在產前、產中、產后以及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各環節暢通技術服務、公共服務、信息服務等系統性服務。要搭建信息平臺,為原料商、加工商、采購商、投資商、營銷商提供全方位市場服務。搭建科企對接平臺,健全成果轉移轉化直通機制。開展針對農業全產業鏈項目庫的信貸服務,引導“鏈主”企業為“鏈上”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擔保貸款和增信服務。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重農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