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
今年農業農村工作應重點抓好糧食安全、保護耕地和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三件大事。要完善和強化農業支持政策,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對于穩定物價、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一是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糧食結構,強化夏糧田間管理,促進大豆和油料增產,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加強生豬產能調控,抓好畜禽、水產、蔬菜等生產供應,支持棉花、甘蔗等生產。要樹立大食物觀,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二是堅持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兩個積極性。農民是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只有從務農種糧中獲得合理收益,才會安心務農、精心種糧。今年要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保障化肥等農資供應和價格穩定,給種糧農民再次發放農資補貼,同時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增長30.8%,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由于多種原因,農業大縣、糧食大縣往往是財政窮縣。要加大對主產區支持力度,增加對產糧大縣獎勵,支持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讓主產區重農抓糧有內在動力。同時,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推動各地逐級壓實責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各地區都有責任,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要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三是大力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我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4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面積占比不到40%。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劃足劃實永久基本農田,加強用途管制,規范占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推進撂荒地利用,加大土地執法監督力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農田必須是良田,要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提高耕地質量。今年要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新建1億畝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區。加大黑土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利用力度。支持黃河流域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要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中央要和各地簽訂耕地保護“軍令狀”,嚴格考核、終身追責,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
四是持續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高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防控和動植物疫病防治能力,有效防范應對農業重大災害。
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受疫情多發散發和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一些脫貧農民面臨就業困難、收入減少等問題,脫貧地區發展也遇到很大困難。
要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加強勞務協作、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強化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措施,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深化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幫扶,大力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增強脫貧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扎實穩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開展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縣試點。深化供銷社、集體產權、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等改革。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完善金融支持和發展用地保障政策,壯大縣域經濟。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要依法治理,健全長效機制。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啟動鄉村建設行動,繼續實施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政策,加強水電路氣信郵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作者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三農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