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左停等: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視域下的鄉村振興

[ 作者:左停?劉路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4-27 錄入:曹倩 ]

摘要:當前中國正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不斷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其難點和重點在鄉村,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必須通過鄉村振興補上共同富裕的短板。人的全面發展是共同富裕的內在特征,也是鄉村振興的價值目標、實現路徑和根本出發點。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原則,把發展的目的真正落實到人身上,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落腳點和基本路徑:發展鄉村普惠性教育,提升農民人力資本;發展鄉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民集體行動能力和社會資本,以及通過城鄉和區域融合促進農民群體現代化轉型、推動更多農民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隨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勝利完成,國家開始推動實施“十四五”規劃,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共同富裕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是擺在新起點的首要問題。2021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的誕生明確了鄉村振興本質上是要依法振興,通過解決鄉村發展的短板問題,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而鄉村振興作為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環節,必然成為推動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現實路徑。本文著眼于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視角,對鄉村振興進行重新審視,立足于以人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圍繞解決人的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鄉村振興進行再思考。

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科學預測了人類社會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必然性,指出當人類社會進入到“工人群眾自己應當占有自己的剩余勞動”的未來社會后,“一方面,社會的個人的需要將成為必要勞動時間的尺度,另一方面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以致盡管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是會增加。”未來社會將是一個生產力高度發達,生產資料歸勞動者所有,社會資源按需分配,整個社會的發展將以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目的。而且,也“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這樣一來,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由此,馬克思、恩格斯科學地指出,共同富裕是未來社會的基本形態,而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始終相統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先后發表了《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工商業者要掌握自已的命運》等一系列重要講話,科學闡述了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社會主義建設思想,并指出中國在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將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隨著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到來,面對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挫折,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深刻表達了共同富裕和貧窮、兩極分化是根本對立的,發展生產力、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才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要求。1992年1月,在南巡途中,鄧小平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其中“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實現路徑,并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通過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解決國家發展整體水平的問題,通過生產關系中剝削現象的消除和兩極分化的遏制,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因地域和分配等因素導致的發展差距的問題,以此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進入世紀之交,江澤民在賡續改革開放偉大歷史任務與面對國際國內局勢風云變幻時,深刻指出:“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21世紀之初,胡錦濤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提出在21世紀新時期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把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的實現統一起來,“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深刻指出:“發展才是社會主義,發展必須致力于共同富裕。國家越發展,越要把貧困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好,”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奮斗的方向。在奮斗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將共同富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具體化,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并對“十四五”末、2035年和21世紀中葉分別制定了階段化目標,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以推動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初心和使命,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發展的目標和追求,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始終與黨和人民共同的現實訴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奮斗目標。

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作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論斷的同時,指出“兩個決不會”同樣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歷史規律,揭示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改革開放初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立足本國基本國情,指出共同富裕只有在充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而社會主義制度發展完善與人類社會前進更替的長期性意味著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共同富裕的實現也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踏上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也明確了實現共同富裕長遠目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體人民對其實現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有充分地估計和認識。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共同富裕實現過程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當下的中國,已經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必須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鄉村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高質量振興鄉村,補齊鄉村發展短板,提高鄉村發展水平。同時,由于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在推動發展過程中存在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意味著必須用歷史和發展的眼光辯證看待全國鄉村振興的時間差別和地域差距,以先富帶后富,逐步實現鄉村振興,推動區域融合發展,進而實現共同富裕。

二、人的全面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價值目標、實現路徑和根本出發點

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探索和追求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了本土化和時代化的扎根發展。時至今日,中國共產黨正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也因此成為鄉村振興的價值目標。與此同時,事物的發展過程總是以辯證統一的形式而存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進步也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投入其中,因此,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還是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圍繞“解決人的問題”推動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

(一)人的全面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價值目標

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考慮,源于未來社會將消除舊式分工和外在條件對人發展的限制,以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發展主要表現為三個維度:首先表現為需要的滿足性。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的需要只能在低層次上得到滿足。在資本主義社會,大工業和社會化大生產帶來了物質上的極大豐富,但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和產品分配的不平衡導致社會兩極分化極其嚴重,人的精神需要也無法得到滿足。人類只有在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后,當“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規模,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狀況”時,才能使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充分地滿足和發展。由此可見,人的全面發展首先建立在社會能夠充分滿足人的需要的基礎之上。其次表現為選擇的自由性,即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各方面發展的自由選擇,全方面發揮自身能力。馬克思、恩格斯曾經做過這樣具體的設想,“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者批判者。”外部限制條件的解除擴大了人進行選擇的自由性,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最后,人的全面發展也表現為發展的完整性。在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勞動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的全部能力即體能和智能的機會。”人從事社會勞動不再是迫于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是對人自身各種能力、興趣、愛好的實踐和滿足,即人在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方面的完整性發展。

當下,中國正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別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以物質生產為代表的生產力水平作為衡量現代化發展程度的高低,顯然不適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程度的衡量。中國式現代化是包含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在內的全面的現代化,其發展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消滅剝削和兩極分化,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和根本考量。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目標,人的全面發展則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最終目的。因此,人的全面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價值目標。在全面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實踐中,必須根據人的全面發展的三重維度,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實現人民群眾選擇的自由性以及發展的完整性作為衡量鄉村振興的價值尺度,始終堅持以人民立場制定政策和解決問題,通過鄉村振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探索,深刻指出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才是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基于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人民立場也因此成為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立場,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反作用于社會的發展進步。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一系列文章中指出了只有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動一切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積極因素,才能最終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社會建設由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同享有。進入21世紀,面對“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的時代課題,胡錦濤指出:“推動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創立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其中“發展依靠人民”深刻指出了只有人,而非機器和技術等,才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才是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進步的主體力量。因此,必須維護人民根本利益,通過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全面發展的人將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更加強大的主體力量。

進入新發展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民共建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鮮明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在追求全民共建、共同參與以推動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同時,也“更加注重通過人的全面發展充分激發發展活力和創造力”,明確人的全面發展是推動現代化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鄉村振興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過程。因此,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通過不斷培養全方面高素質人才加入到鄉村振興實踐中去,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群策群力、共同參與,推動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

(三)人的全面發展還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出發點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目的在于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促進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因此,必須不斷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推動解決中國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和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不斷縮小貧富差距,提高農民收入,讓廣大農民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最終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與此同時,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在人的全面發展視域下,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村莊發展,也不是單純的發展農村經濟,其本身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其根本出發點著眼于滿足人的需要、解決人的問題、關注人的發展,真正實現以人為中心的鄉村振興。

“十四五”伊始,黨堅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長期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將始終堅持全民共建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通過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同時,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每一個中國人民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參與者和奮斗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全民參與、全民盡力。通過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創造更多的物質文化財富,以此推動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此外,人的全面發展還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出發點。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其他重大戰略,都必須立足于解決人的問題、促進人的發展,將發展的初心、動力和目的真正落實到人身上來。

三、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人的全面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價值目標,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同時,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和根本出發點。因此,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原則,把發展的目的真正落實到人身上;發展鄉村普惠性教育,提升農民人力資本;發展鄉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民集體行動能力和社會資本以及通過城鄉和區域融合促進農民群體現代化轉型,推動更多農民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現代化發展理念,全面推動高質量鄉村振興。

(一)堅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原則

人的全面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價值目標,也是千百年來人們追求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的根本落腳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民至上原則,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根本原則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高目標,把“發展為了人民”真正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推動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始終堅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原則,服務人的基本需求,滿足人民生產生活和發展的需要,給每個人提供更多自由選擇和完整性發展的機會,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明確了對待社會不同群體,包括低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和高收入群體,應根據他們不同的現狀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政策和幫扶體系,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科學謀劃。對于農村中包括婦女、老人、殘疾人以及留守兒童在內的低收入群體,應加強對這類群體的關愛服務,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會保險體系,發展農村普惠性福利政策和救助體系。同時,要加強農村老年人活動中心的服務和建設,提高老年人在鄉村振興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構建多層次的勞動保護體系,提高農村農民工人的工資待遇和勞動福利;加強農村基礎教育質量把關,建立健全兒童保護制度,提高在村兒童的受教育水平。而對于農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則應更加注重其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制定更加全面的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培養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并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引進人才、技術和投資,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為鄉村群體提供更多的生產生活資源和就地發展的機會。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實事求是地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制定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政策措施,把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好,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根本原則,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現代化發展的紅利,真正將發展的成果惠及到每個人身上。

(二)發展鄉村普惠性教育,提升農村居民人力資本 

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步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實施中,必須提升農民人力資本,全面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發展鄉村普惠性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和文化骨干為推動鄉村發展建設服務。

首先,加強鄉村教育工作,發展普惠性教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廣大鄉村一直存在人力資本嚴重匱乏的情況,中西部區域尤為明顯。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必須發展普惠性教育,提高鄉村人力資本存量。一方面,加強鄉村教育基礎性設施建設。多渠道增加鄉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將現代多媒體教學設施和技術融入鄉村,持續改善農村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保障鄉村學校教學設備充足;加快發展面向鄉村的網絡教育,搭建和優化鄉村網絡設施,為學校提供充足的網絡教育資源,并支持開展網絡視頻遠程教育;此外,在保留并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同時,有必要在中心城鎮或縣城新建擴建一批高水平的中學和職業學校,提高鄉村教育的質量和普及性。另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對鄉村教師的培養力度和工資待遇,制定良好的政策措施吸引高校畢業生前來任教,解決好鄉村教師的生活保障和職稱評定等問題;加強對鄉村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保障,完善鄉村特殊教育保障機制,為他們提供更多優質學習課程,更多外出學習和學業提升的機會。此外,需制定更加普惠公平、持續性強的教育政策,普及掃盲教育和九年制義務教育,有效減輕農村困難家庭教育負擔,提高低收入群體子女受教育水平。

其次,加強專業技術培訓。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完善鄉村人才培養機制,多渠道引進專業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一方面,針對尚留在農村且有充足勞動力的農民群體,應更加注重農民的就業創業需求,增加農民接受職業技術教育與農業技能培訓的機會,全方面提高專業技能、就業能力和農業技術;引進先進人才和技術進村發展,建設一批產教融合的新型農業農村發展基地,增加農民就業崗位,開展耕讀教育,培養先進農業人才;此外,還要打通農民在外學習和進修的渠道,鼓勵更多農民前往農業高校或職業院校學習先進農業農村知識。另一方面,針對進城農民工群體,應注重解決城市落戶和隨遷子女教育等問題,加大對進城農民工的崗前培訓,完善相關社會保障法規和扶持政策,使他們在城市安心就業和定居。當然也支持他們返鄉創業,共同參與鄉村產業發展,通過勞動逐漸上升為中等收入群體,實現生活富裕和全面發展。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增加在鄉村的人力資本投資,發展鄉村普惠性教育,提升農民人力資本,培養更多農業農村高素質人才。要引導廣大基層干部重視鄉村人才隊伍的投資和建設,把教育和培養人的工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核心內容。依靠人民群眾共同參與解決鄉村發展的具體問題,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三)發展鄉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民集體行動能力和社會資本

改革開放造就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但市場化的改革也導致了區域發展差距、城鄉發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解決鄉村發展水平不足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的問題,必須始終堅持發展鄉村集體經濟,保證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義,增強農民集體行動能力和社會資本,逐漸補上鄉村發展的短板,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一方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民社會資本。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而土地是農村最重要的資源,對于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規模化經營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必須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升級農村產業結構,優化集體經濟組織,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中,繼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鞏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穩步增長,使農民在集體經濟中獲得更多收益,提升農民社會資本。此外,建立健全鄉村產業發展利益鏈接機制,提高農民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收益和福利,增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

另一方面,完善農村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的保護和保障水平。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決定了在收入分配中是以按勞分配為主,相對于按資分配等分配方式更有利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避免兩極分化。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實施中,必須構建公平公正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基礎性制度體系,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處理好分配過程中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此外,還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鄉村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水平,構建具有中國式現代化特征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加強對農民的勞動保護,提高退休農民工的社會福利和生活保障,從農村人口的就業、教育、住房、醫療、養老和收入分配等方面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大對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幫扶力度,完善社會兜底救助體系,整體提升農民的保護和保障水平,使人民群眾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經濟發展使中國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為推動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沒有鄉村人口的共同富裕,就不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既要把“蛋糕”不斷做大,更要讓人人享有“蛋糕”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因此,推動高質量鄉村振興,必須堅持農村集體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制度,在制度上保障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享有,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

(四)通過城鄉和區域融合促進農民群體現代化轉型,推動更多農民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中國的國情和社會主義的長期性決定了共同富裕的實現仍然任重道遠。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必須辯證地看待發展過程中的困難,通過循序漸進推動城鄉和區域融合發展,促進農民群體現代化轉型,推動更多農民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一方面,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在推動發展的內在邏輯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正如共同富裕實現的長期性一樣,鄉村振興也必須尊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對其推動實現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有充分估計。中國幅員遼闊,鄉村振興一定是一個時間上有先后,地區上有差異,逐步縮小全國鄉村發展差距的長期過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因不同地區存在發展現狀、文化習俗、產業資源等較大差異,推進的過程肯定還會面臨諸多困難和難啃的“硬骨頭”。必須因地制宜,尊重地方文化和習俗,根據地方特色和資源循序漸進地制定地方發展規劃,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帶動地方全體人民共同參與鄉村振興。

另一方面,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推動城鄉和區域融合發展。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必須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民群體現代化轉型。同時,要把鄉村問題嵌入到整個區域協調發展(包括國際國內雙循環體系)的大格局中加以謀劃,促進區域性的供給側與需求側改革,形成公平但有差別的區域關系,促進資源配置在更高層次上的優化,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實現區域融合發展。時代的發展打破了區域之間的界限,交通的便利和鄉村的現代化發展促使農村人口也在不斷地流動,無論是短暫性的外出務工,還是長期性的異地定居,都給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帶來了諸多困難,因此現階段中國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僅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更重要的是打破行政轄區的限制,促進區域融合發展,保證人民群眾的跨區域流動發展,將異地報銷等政策和福利惠及到每個人身上。現階段中國東西部協作還停留在結對協作的層次上,尚不能完全實現區域融合發展的目標,因此應該支持和鼓勵適度寬泛的東西部協作、東中西協作,大力扶持東部、中部和西部的內部協作,促進內循環,全面實現區域融合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共同富裕是一個整體概念,不是城市、農村或某個地區的富裕,既必須著眼于全局性的整個國家社會和全體人民的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要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施,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鄉村發展短板的問題,解決每一個人發展的具體問題,讓每一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在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視域下,鄉村振興本質上是實現人的現代化,把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落實到解決人的問題上來,通過鄉村振興推動實現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全方面高素質人才,推動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路平系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貴州社會科學》2022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v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久久人人澡 |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免费午夜国产网站 | 亚洲制服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