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要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必須通過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健全城鄉統一的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市場,促進勞動力、人才跨地區順暢流動來實現。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打通城鄉壁壘,是促進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在城鄉之間順暢流動、建設統一大市場的路徑。發達經濟體城鄉轉型的經驗表明,在城市化率達到70%左右的時候,會出現郊區化、再郊區化和城市更新的形態,此時人口、產業和經濟活動在城鄉之間將實現更均衡配置,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公共服務在城鄉之間更加均等化,空間在城鄉之間更加融合等,社會發展進入到城鄉融合階段。
當前,江蘇等發達地區已經處于城鄉融合階段,要破除單向城市化思維,在城鄉融合新形態下思考城鄉發展和要素配置。研究顯示,在快速城市化階段,經濟發展的載體是建成區,投資、產業以及文化建設的重點在城區。但在城鄉融合階段,建設的核心區域則是在城市跟鄉村相融合的區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區域的發展階段和城鄉特征有別,城鄉融合的形態并不一樣,在都市圈,從城到村是一個連續體,城鄉融合的形態取決于都市圈空間格局下的分工體系;在首位度高的大城市,城鄉融合的趨勢是郊區化,人口、產業、公共服務等會從大城市向縣城遷移;傳統縣域會成為大量農民、遷移人口回鄉的聚集地,成為人口遷移和聚集的重要空間。應當針對三種不同類型的城鄉融合形態,采取不同的統一市場建設和要素配置方式。
在都市圈,應推進都市圈尺度下的城鄉融合,土地、融資、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置等需要打破現在的行政邊界,促進都市圈形態下從城到村的城鄉連續體形成,促進要素市場在都市圈范圍的充分流動與配置。在大城市,要適應郊區化趨勢,把縣城和鄉鎮納入規劃體系,促進從城市中心區到縣城和鄉鎮的城鄉融合格局形成,重新布局產業、人口、教育、醫療資源和住房,不能把所有的土地指標、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都放在大城市。在傳統縣城的城鄉融合,重點空間應在縣城和縣城的延伸區域??h城的規模應適度擴大,使得延伸區域成為農民從鄉村到城市的過渡區域,也是產業和公共服務的布局區域。可重點規劃幾個鄉鎮作為連接鄉村到縣城的節點,逐步帶動所有鄉村“活化”。
城鄉融合的政策核心是打破城鄉二元體制,但實現路徑要在新的空間形態下,通過土地、金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一體化重新構建城鄉格局,促進城鄉更加平等發展,不再簡單地把農業人口移到城市,也不再簡單地征收農村土地變為城市用地。在未來的城鄉融合區域,城、鄉的市場是平等的,國有和集體土地也可以并存,土地的增值收益在城鄉都可以使用,這樣就能慢慢地把城鄉二元格局打破。
以城鄉融合形態推進統一市場建設,有助于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在新的空間形態下培育并擴大內需。在城鄉融合形態下,隨著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公共服務投入、產業、住房和教育的重新布局,打通城與鄉,將會帶來大量的機會,帶來市場的發展,經濟活動的增加,推動城鄉融合區域的產業復興,也能促進鄉村經濟活動的更加多樣化、復雜化,帶來鄉村產業革命,實現鄉村振興。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日報》2022年4月29日 第13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