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文勝:破解結構性矛盾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7-09 錄入:王惠敏 ]

——在益陽市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的專家咨詢發言

益陽市可以稱之為“洞庭糧倉”,在湖南農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益陽市政協聚焦“壯大龍頭企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成立專題調研組,市縣聯動開展調研形成報告。市政協謝梅成副主席不僅將報告發給我學習,而且親自帶隊到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召開進行座談會。我認真研讀了這份調研報告,認為非常好,既有理論政策的高度又接地氣,具有非常高的現實指導價值。

一、農業大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

作為農業大市,益陽市縣兩級政府高度重視龍頭企業發展,將其作為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持續加強龍頭企業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卓有成效。

農產品品牌化進程全面推進。品牌是市場競爭力與農業綜合效益的集中體現,沒有品牌就意味著質量效益與競爭力的低下。益陽市一直致力于將糧食、茶葉、竹木、蔬菜和水產等作為農業重點產業,每個優勢產業集中打造1-2個主打品牌,“安化黑茶”“沅江蘆筍”獲評湖南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漁家姑娘”“白沙溪”“克明面業”獲評湖南十大農業企業品牌,全市獲得國家級地理認證的農產品(商標)33個,構建起“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完備的品牌體系架構。

湖南是糧食生產大省,長期以來糧食的品牌化水平滯后,而以益陽市南縣大米為代表的幾個縣率先打破了這個僵局。不說南縣稻蝦米超過五常大米,但在很多方面的優勢也很突出:比如五常大米是粳米,而南縣稻蝦米是秈米,粒型細長且色澤通透,米飯軟糯香甜,有濃郁香味,比五常大米要質感要軟、氣味要香,更適合南方消費需求。在湖南米業受到危機的時候,南縣稻蝦米等幾個縣的大米品牌開始破局并在糧食品牌市場上異軍突起。在湖南茶葉品牌中影響力最大的之一就是益陽市的安化黑茶,品牌化的進程也在不斷推進。

“一縣一特”格局基本形成。農產品市場導向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避免同質化,走向差異化。而農業生產過程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緊密結合的過程,品質優良、獨具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是特定地域生態環境的產物,因而具有與生俱來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價值。益陽市發揮各區域獨具的農業地域資源環境優勢推進農業品種結構優化,積極推動“一縣一特”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不斷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品種和質量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實現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逐步形成了安化黑茶、南縣稻蝦、赫山蘭溪米業、桃江筍竹、沅江蘆筍蘆菇、資陽特色休閑食品、大通湖蟹的差異化區域分工發展格局,加快了由農產品規模化生產向農產品區域品牌化經營轉變,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突破。2022年,南縣、大通湖區、資陽區納入湖南“洞庭香米”國家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赫山區獲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沅江市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續建項目,赫山區泥江口鎮成功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南縣小龍蝦”獲評2022年湖南省“一縣一特”優秀農產品品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值得去很好地總結。

產業的融合發展不斷加快。益陽市改變依靠行政手段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傳統做法,找準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黃金結合點,著力探索農業與加工、流通、文體、康養和休閑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形成了沅江食品工業園、資陽區食品加工園,紅聯農貿大市場、蘭溪米市、黑茶市場、南縣洞庭蝦市等專業市場,探索了“龍頭企業+生態基地+農家風情”“龍頭企業+生態基地+鄉村旅游”等融合發展新模式。已經創建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5個、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基地)3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6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個、省級休閑集聚發展村范村6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農莊11個,桃江縣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打造了清溪村、茶鄉花海、羅文涂鴉等三產融合樣本,農業“十代”社會化服務模式在全省推廣。

特別是南縣以“稻蝦米”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為引領,政府通過推動品牌打造、基地建設、專業化社會服務等方式,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農業產業鏈條和功能,把具有新技術、新思維的工商業主、投資客、文創產業人士等跨界發展成為“新農人”,不僅打破傳統農業的區域限制、身份區別和城鄉限制,突破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瓶頸,構建了稻蝦共生的生態農業模式,實現了“稻”“蝦”的種植和養殖的融合發展,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提高了農業的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還推動了加工業、服務業,多業態的融合,形成了農業高質高效的全產業鏈,創造了一個典型的范例。2022年,南縣稻蝦種養規模達到62萬畝,年產小龍蝦超過12萬噸,年產稻蝦米原糧32萬噸,畝平收入超6000元,全縣稻蝦綜合產值155億元。安化的黑茶同樣如此,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也做得很好。這些品牌能夠形成與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很大的關系,沒有產業融合發展就不可能有品牌的發展。

二、農業大市農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亟待破解

推進結構轉型升級,有效破解結構性矛盾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當前的結構性矛盾,在總體上就是城鄉結構性矛盾。在農業上的結構性的矛盾,最大問題不是生產能力不足,而是生產數量供給與市場質量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部分農產品供求結構性失衡。對于益陽市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區域分工特色優勢有待進一步聚焦。益陽市龍頭企業數量在全省市州排名相對靠前,但是對其產業類型細分來看,糧食類龍頭企業大約占30%,多達98家,既反映出在糧食生產加工方面的顯著優勢,同時也表明縣市區之間產業發展缺乏統籌。例如南縣、赫山、沅江、大通湖、資陽都在打造大米品牌,區域分工不明顯,特色優勢不聚焦,削弱了益陽市大米品牌的整體影響力。市級層面提出壯大“八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但是縣市區又都提出了各自發展思路,主要存在區域農產品的特色優勢與質量效益不協調的矛盾。

從食品消費結構的趨勢來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經出現分化,不僅體現消費品種結構上分化,也體現同一品種的消費結構性分化。袁隆平時代主要是滿足數量上的需求為取向,食品消費結構基本上是以糧食為主;后袁隆平時代不斷以營養和美味為取向,中端、高端的需求在不斷擴大并成為大趨勢,對低端農產品需求在不斷萎縮。盡管益陽市農業區域特色分工較為清晰,優勢突出,但是整體上優勢不聚焦。例如南縣稻蝦米供不應求,而其他的大米普遍是市場競爭力水平不高。同時,南縣稻蝦米特色優勢與質量效益不協調,因為品牌價值還未達到應有的水平,低于五常大米的市場效益,這個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還有安化黑茶,低端需求的產能和規模已經到了天花板,而高端、中端的需求與產能不相匹配,由于注重產能、規模過度擴張,使加工外地低成本茶葉成為企業加工的偏向,與可持續發展、質量效益之間成為結構性矛盾,也對安化本縣茶農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安化茶農生產的茶葉無疑是區域品牌,這樣一個優勢有待進一步聚焦。

科技支撐能力有待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能力不夠,提供的科技服務與和現實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據統計,2022年益陽市農業科技貢獻率為61%,低于全省62.4%的平均水平,表明農業產業的科技支撐能力滯后。由于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不足,科技創新層次低,大都處于初加工層面,精深加工水平較低,對綠色產業提高的科技支撐能力偏弱,對于順應綠色消費需求的技術服務支撐不足。人口向城市集中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如何提升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科技支撐能力,促進人工智能賦能,不斷實現勞動力替代,這是面向未來需要長期要應對的問題。如茶葉、茶油,在采摘過程中農業機械化未能實現科技突破,仍然依賴于人工采摘,極大地限制了這些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推進。東北地區糧食生產高質高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形成了一個非常健全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從而使得在農民家庭經營的情況下,能夠充分利用最前沿的水稻生產技術和獲得最前沿的現代農業裝備,這也正是南方農業、尤其是包括益陽市在內的洞庭湖農業與東北地區農業的差距所在。益陽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整體滯后的主要表現是,除了一些規模經營主體提供糧食生產全環節服務外,其他經營主體仍以耕、種、防、收等為主,特別是機插、倉儲、冷鏈、加工等服務仍是薄弱環節,不僅缺乏生產各個環節、市場各個環節的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也缺乏將政府、企業與農戶連接起來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跨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單純靠政府來提供服務無法達到市場化運行的效能。同時,社會化服務同質化比較嚴重,要搞插秧的農機服務都搞插秧的農機服務,要搞耕地的農機服務都搞耕地的農機服務,導致農業生產設備利用率低,效益低下,供需結構矛盾突出。

市場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健全。在長期以來的農業發展中,政府關注的重點在生產環節,主要是保證糧食的數量安全。隨著消費結構的變遷,農產品以鮮活農產品為主,中端、高端產品需求成為不斷擴大的趨勢,而優質難以優價、增產難以增收的市場體系是當下中國農業發展最突出的短板,其中市場的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成為市場體系建設的難點堵點。由于從田間到餐桌的配送服務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滯后,鮮活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就容易出現問題,在農產品出產季節就普遍供大于求,反季又供不應求,并同時出現銷地買難而產地賣難的怪像。同時,農產品的品質分層市場體系尚未形成,缺乏對同一個產品進行品質上分層的機制,導致優質不能優價。比如說普通辣椒在出產期普遍賣10多塊錢一斤就不錯了,而同期湘陰縣的樟樹港辣椒一斤可以賣到100多塊錢,關鍵在于不依靠提高產量和規模來提高效益,而是在生產環節不斷改良辣椒的品種,在市場環節根據消費需求對辣椒的品質進行分類,以此形成品牌價格,建立了一個優質優價的市場體系。現在農產品的生產已經不是問題,關鍵在于如何解決生產與市場需求相一致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湖南兩會代表團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就是要求推進農業生產由生產導向向市場導向的轉型,加快市場體系建設是核心。

財政投入有待進一步優化整合。農業財政投入資金長期存在多頭管理、交叉重復的“碎片化”現象,制約了財政投入政策合力的發揮。涉農財政資金數目龐大,但分散于各個部門,真正可以供農業農村部門配置的資金數目不多,導致“九龍治水”的問題突出。要么就天女散花,久旱得不到雨露;要么就全部扎到一個地方,大水漫灌而泛濫成災。也就是供大于求與供不應求并存的結構性問題,嚴重影響了財政投入的政策效應。當然,這不只是益陽的問題,是全省乃至全國的普遍性問題。

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有待進一步著力。益陽市的龍頭企業的數量優勢明顯,但是對于本地農業發展的聯農帶農效應并不匹配,尤其區域公用品牌的產業是對本地的農產品利用率不高。如安化黑茶的品牌價值很高,據我調研發現,與本地茶農的融合度不足,甚至在有段時間不少本地茶葉在山上基本停止采摘了,卻并未影響到全國各地茶葉進入安化黑茶的加工企業。再如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著名品牌益陽青松皮蛋,發展到今天,絕大多數產品基本采用外地的鴨蛋加工而成。龍頭企業對本地農產品的使用率低,就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偏離了區域產業的發展軌道,也給企業自身的發展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為一旦外地的農產品無法及時供給,就可能給企業發展造成極大風險。

三、農業大市破解結構性矛盾的關鍵之舉

益陽市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農業強市建設,要按照“大食物觀”的要求,立足于破解農業發展的結構性困境,以精細農業為引領,在各自獨特區域空間中拓展農產品生產新領域,推進區域特色賦能,使農產品品種結構從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向適應優質化、多樣化、分層化的消費需求轉變,適應個性化消費時代的市場差異性需求,形成符合食物消費結構變化趨勢的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

以優化區域分工為前提,發展特色產業為主導產業。進一步明確益陽市各農業區域板塊的區域分工,全面優化農產品品種的區域結構,建立各個區域農產品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約束機制,形成益陽市區域特色化、差異化的農業生產分工布局,避免區域農業同質化惡性競爭。以區域分工為前提,關鍵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和農業的效益為核心,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效應,使農民也能分享特色產業的增值收益。這就必然要求既要發揮益陽市各自的區域特色,又要建立益陽市區域協同發展機制,通過雙向入股等方式建立緊密的區域利益聯結關系,以打破條塊分割,推進資源要素優化組合。如安化黑茶可以借鑒西湖龍井的發展模式:西湖龍井核心區域的茶葉并不多,就以核心區域的茶葉質量為分級導向進行分類,價格由核心區域向外層層遞減,而無論是非核心區域的茶葉還是外地替代茶葉,始終以核心區域茶葉的品質提升為引領,堅持以本地茶葉為主體,再逐步消化外地的茶葉,成為特色主導產業。地處洞庭湖中心的南縣稻蝦米,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沒有差別的周邊區域都可以南縣稻蝦米的品質品牌為引領,加快“特色農業+”的產業融合發展。

以社會化服務為關鍵,加快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在本質上就是農業技術的前沿變化,從而推進單一功能的傳統農業向多元功能農業的現代轉型。基于人多地少的人地矛盾和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發展趨勢,益陽市只有通過專業化分工建立全產業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才能將前沿的科技要素與現代裝備全面應用于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也就是科技賦能要通過社會化服務來實現,這是東北地區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成功經驗。如果沒有社會化服務,就無法形成市場化分工體系,單靠一家一戶,或者單靠一家企業,不僅難以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水平,也存在較大風險。根據研究發現,土地流轉的農業與社會化服務農業相比,前者風險明顯增大;如果采用社會化服務,土地權屬不需要改變,不僅可以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水平,更為重要的是還可以避免土地流轉產生的成本,也就降低了農業的風險。農業是弱勢產業,具有自然災害、市場風險的雙重不確定性,必須重視風險分擔。因此,益陽市需要圍繞解決生產、銷售過程中涉及的市場和信息、中介組織和龍頭企業、科技推廣和應用、農產品加工與包裝、市場檢測與檢疫等關鍵問題,順應單純的生產性需求向資金、技術、信息、保險、農產品保鮮、儲運、加工、銷售等綜合性需求轉變的新趨勢,全面建立區域性的全程化社會化服務體系。

以項目與計劃為引導,統籌涉農資金向優勢產業傾斜。涉農財政資金需要進一步全面整合,才能切實提高政策實施效果和資金使用效益。以主導項目和專項計劃為導向,建立益陽市涉農資金整合的“大專項+任務清單”實施機制,將資金捆綁集中,全力來支持重點項目,確保涉農資金向優勢產業傾斜。一是建立“益陽市十強標桿企業培育工程”。要支持龍頭企業來引領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因為再好的區域公用品牌沒有企業的引領就難以成為市場的品牌,無法實現市場價值。在市級層面集中力量重點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引領特色產業集群的壯大發展。二是建立“益陽市農產品新加工園區項目”。以特色品牌為依托,在核心產業所在地建立加工園區,明確支持措施。三是建立“益陽市現代農業專項人才支持計劃”。要明確農業專項人才各個層次的標準,以及相應的政治和經濟的激勵政策,出臺提供創新創業環境和條件的具體措施。四是建立“益陽市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計劃”。明確在區域分工布局中到底應該培養哪些品牌化的特色產業,扶持什么樣的社會化服務主體來對接,給予什么樣的政策支持。五是建立“益陽市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支持計劃”。制定金融機構參與農業產業化的激勵機制,建立政策性擔保機構引導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加大農業產業化信貸投入,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以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以深化改革為抓手,實現生產方式向高質量發展變革。順應市場需求不斷分化的趨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加快從田間到餐桌的多業態融合。一是要突出品牌管理,強化標準化引領。推進特色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以優質優價的質量分級為導向制訂品牌管理辦法,加快推動農產品生產的技術標準與市場價格體系、市場交易體系的形成,建立政府支持下的農產品質量分級流通體系、信息發布制度、質量監管體系,確保優質優價的實現。二要突出分工效應,實現多元協同。為解決區域農業公用品牌使用問題,在市級層面破除區域的條塊分割,由市政府牽頭統一標準、統一品牌,在原產地成立跨區域公共品牌運營公司,推進統一規劃、統一發展,根據各自優勢在生產、加工、物流、營銷等環節進行一二三產業分工協同與融合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體系。三是突出動能變革,優化空間布局。洞庭湖平原與東北平原相比較,東北平原人口居住集中,區域功能布局集約高效。借鑒東北平原發展模式,以南縣作為試點探索農村人口適度集中,推進平原地區進行統一規劃,通過全域土地整治,優化生態、生活、生產的空間布局,實現鄉村社區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優化空間布局,順應當前城鎮化趨勢,為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土地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實現農村土地發展權的轉移,激活土地資源要素,將農村零星分散的土地進行整治,充分發揮平原地區優勢,推動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發展,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本文為作者在益陽市政協召開七屆十次常委會議暨“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的專家咨詢發言錄音整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理论中字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蜜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亚洲爱啪视频在线观看 | 视频思思久久免费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