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糧北栽、南果北植、南魚北養……近年來,山西省運城市利用先天資源優勢,為沿黃鄉村振興打牢產業基礎。在日前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運城思客會”上,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張紅宇表示,運城要打好歷史傳承這張底牌,牢牢抓住產業振興主動權,塑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山西范例。
新華網:黃河流域擁有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水資源,適宜農業生產。您提出“農業要堅守綠色發展理念”,以運城為代表的黃河流域沿線城市應如何在堅守綠色發展理念的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張紅宇:綠色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題。
首先,它是一個理念,也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統籌兼顧山、水、林、田、湖、草、沙,把這些文章做好。在這么多年的農業發展中,最大的經驗、最大的教訓都來自于生態環境。在發展過程中,如果能夠實現可持續,對確保糧食安全、結構優化,效果都是正面的。山西總體上看是個缺水地區,如何在缺水的情況之下實現可持續?可以通過灌溉方式以及方方面面,來統籌山水田林,做到有規劃、有行動。
第二,它也是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的需要。中國的農業資源總量很大,但是人均資源不足,所以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就要強調農業的多元價值、鄉村的多元功能。在山西這樣有厚重歷史感的地方,在關公故里強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綠色發展,這本身就是一個傳承、發展、提升的過程。比如在農村產出產業的基礎上,讓農民在觀光旅游休閑里開辟新的產業之路,實現充分就業,獲得收入增長。
第三點是從未來的角度看,它是非常有前景的。黃土高原以及黃土文化需要去升值,比如農耕文明傳承下來的很多好東西,包括生態環境保護的一些很好的做法,去把它提煉、歸納出來。運城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雙十工程,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這些選擇如何通過星星點點,形成一朵絢麗多彩的花朵,開放在運城的山山水水之中,還要登高望遠,繼續努力。
新華網:運城是山西省糧食大市、經濟作物大市,經過多年發展,在農業產銷環節運用數字技術,已取得明顯成效。用您的話說,“數字技術的介入將給鄉村產業發展帶來革命性變化”,運城如何進一步抓住數字技術帶來的新機遇?
張紅宇:數字技術預示著農業技術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從“互聯網+”蓬蓬勃勃發展至今的大數據,包括以物聯網、區塊鏈為標志的數字技術,應用到農業不僅僅是提升勞動生產效率,還著眼于土地產出以及全要素生產的效率提升。所以從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看,數字技術應用到農業,前途是非常廣闊的。
那么怎樣使農業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數字技術就著眼于從生產端到加工端、到銷售端,整個全產業鏈條都給數字技術提供了深層發展廣袤的空間。比如生產端,最大化精準施肥、最大化精準灑藥、最大化精準播種,這對農業成本的控制,特別對綠色發展,意義非常重要。
對于實現農產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包括脫貧地區,如何使土特產得到更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以及需要?通過數字技術直播帶貨、短視頻、物聯網,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產銷之間的銜接。這種銜接產生的生產力看得見、摸得著。
所以說,數字技術預示著農業技術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它對農業、農村、農民的影響,我認為現在僅是個開端。它的影響是具有廣袤和美好前景的,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新華網:近年來,運城市充分利用先天資源的比較優勢,為沿黃鄉村振興打牢產業基礎。您提到“要做好耕地保護和種業振興兩篇文章”,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那么黃河流域沿線城市如何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構建具有“沿黃”特點的鄉村振興模式?
張紅宇:把產業振興的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鄉村振興首先要聚焦產業,所以黃河流域包括運城在產業振興方面,要牢牢抓住自己的主動權。這些年來,運城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以及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實施了一系列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略。比如“三個運城”(運城面粉、運城果品、運城蔬菜)“四個農業”(特優農業、工業農業、品牌農業、數字農業),這些都著眼于產業發展。
山西是雜糧大省,運城兼具糧食、果品、蔬菜以及畜禽生產優勢。在穩住糧食生產的前提之下,運城如何將相關的農業資源運用到生產中?運城提出南糧北栽、南果北植、南魚北養,就是確保產業振興的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在這個前提之下,運城著眼于生態振興,釋放農業的非物質功能、文化傳承功能,打好歷史傳承這張底牌。這個會的召開就是一個行動。
第三,我認為人才振興很關鍵。在工業化、城鎮化的背景之下,通過新型農業經營方式改革,比如運城的土地托管、半托管,也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方面,有很多好的經驗。如何把這些經驗推廣下來,就要求具有高素質的人直接從事農業生產。這就要求在人才振興方面要有所作為。
抓住了產業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再把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等方方面面抓起來,運城鄉村振興就有了一個著力點。運城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了,就可以在山西建設農業強省的過程中,率先實現農業強市的目標要求,為山西塑造一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范例。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 2023年11月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