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宇認為,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需要,同時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體現鄉村價值的需要。發展特色產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要求,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對穩中求進,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目標意義重大。
9月3日,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農業農村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原司長張紅宇在第七屆“甘肅·祁連山論壇”的“轉型升級、產業興省:城鄉融合與甘肅特色產業新優勢”分論壇上表示,可從突出產業穩產保供功能、推動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民充分就業創業、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等五方面來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提升特色產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等做出了明確要求。
張紅宇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農業農村全面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鄉村振興要求聚焦產業,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之上,著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鄉村產業發生了深刻變化,呈現出階段性、區域性、多樣性、功能性、融合性的總體特征。
張紅宇認為,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需要,同時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體現鄉村價值的需要。發展特色產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要求,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對穩中求進,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目標意義重大。
對于如何發展特色產業,張紅宇建議要依托各地多元的鄉村資源稟賦,建立與城市產業科學分工、優勢互補、結構優化、分工有序、協調共贏的新格局,在五個方面有所作為:
一是突出產業穩產保供功能,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二是推動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依托農林牧漁產業發展基礎,聚焦有鄉村資源優勢的成長性產業,爭取在延鏈、補鏈、強鏈等方面有所作為;
三是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并推動改造升級,建立適合縣域發展水平的消費品和農資流通網絡;
四是促進農民充分就業創業,順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背景下,農村勞動力分工分業和充分就業要求;
五是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城鄉一體規劃布局。
(作者系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農業農村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原司長。來源:新華財經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