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相比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兩者的共同點是鄉村振興仍然是主題,不同點在于從去年側重“鄉村建設”到今年的“聚集產業”,去年強調鄉村基礎建設施建設,今年強調產業促進鄉村發展。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的振興。因此,2022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發展新時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階段。下面就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與區域公共品牌的建設談談個人理解。
一、通過區域公共品牌建設融合鄉村一二三產業發展
在各地實施鄉村振興的路徑和措施中,以鄉村的農業基礎設施、農產品、旅游資源、農村電商為元素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的多元化價值。將城市發展比較成熟的數字化、智慧化、自動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大在農村各領域應用,加大消費互聯網領域的新型銷售方式如直播帶貨等在鄉村土特產品或精加工農產品售賣上推廣;同時,積極倡導各類品牌建設,開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完善全產業鏈的數字化品牌和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遵循“三”、“二”、“一”產業的發展順序,這即是響應國家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號召,也是適應現代化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要求。區域公共品牌通過整合資源、締造標準、組織供給,引領產業發展,是產業發展的“指揮棒”;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和規范生產,降本增效,促進產業升級,是連接市場端和生產端的“傳感器”。
2020年和2021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組織評審公布了兩批共10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湖南入選了五彩湘茶產業、早中熟柑橘產業、湘豬產業和湘九味中藥材產業等四個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各市區縣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地域優勢、產業基礎/技術優勢和傳統文化底蘊優勢規劃布局發展而成。2021年,湖南省茶業綜合產值達到101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農業)產值252億元,第二產業產值(含精深加工增值)430億元,第三產業產值(含茶旅融合)330億元,其中二產和三產的規模已經遠超一產。全省以“瀟湘茶、湖南紅茶、安化黑茶、岳陽黃茶、桑植白茶”五大區域公用品牌為統領,形成了“三湘四水五彩茶香”競相發展的格局。所以,產業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是推進產業強鎮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有力抓手,通過“強區域公共品牌”帶動鄉村休閑旅游、鄉村游學實踐、鄉村電商直播等發展;通過區域公共品牌強化品牌認可度、知名度,提升品牌的市場價值,帶動產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溢價;感應供需變化,倒推產品加快創新研發、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提升全產業鏈資源配置效率。
通過走訪桑植縣農業農村局、白茶產業辦、白茶產業協會、線下銷售門店和3家當地的白茶產業龍頭企業,調研白茶產業發展情況。相比國內白茶產業的龍頭-“福鼎白茶”,桑植白茶的生長環境更優于福鼎白茶,口感更醇,只是福鼎產白茶歷史更加悠久,產業鏈更加完善,并且已經申請了國家標準。為此,桑植白茶通過引進省農科所專家、師大的劉仲華院士加強白茶加工工藝創新,延長了白茶的保存時間,并在全縣統一包裝標準,通過張家界的國際旅游城市名片強化茶旅融合,白茶產業年銷售不斷提高。其實不管是政府部門、協會或者是產業化企業,都非常希望能把“桑植白茶”區域公共品牌做大做強,帶動桑植白茶產業快速發展,縮小與福鼎白茶的差距,最終實現白茶產業在中國六大類茶中占據更大的市場價值。
二、發展“一縣一業”“富民”產業引導產業溢價惠及鄉村
當前,大中城市根據資源產地、技術工藝要求的高低、銷售市場分布等因素,開始有序將部分更接鄉村“地氣”的產業向縣域疏解延伸,引導產業有序梯度轉移。如湖南湘西重點承接糧、肉、果、蔬、油等主要農產品加工和茶葉、中藥材、竹木、花卉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轉移,建設專業化農產品加工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園,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基于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實施 “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產業發展,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然而許多地方在發展縣域產業振興中,忽視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和市場規律,“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終導致資源和資金浪費,效果不明顯,經濟增長乏力。當前,基于縣域特色產業或優勢產業的區域公共品牌創建已經進入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時代。一類是以地方單個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建立的區域公共品牌。另一類是針對西部地區尤其是山區農業產業多、規模小、分布散,而歷史文化、自然經濟特質鮮明的客觀現實,為更好地整合資源而出現的覆蓋全產業、全區域、全產業鏈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不管哪一類區域公共品牌,其本質都是產品品牌,只有消費者認可理解并接受的區域公共品牌才是成功的。相比后一類,前一類區域公共品牌能直觀的展示產品的地域特色和產品類別,能直接觸及消費者的心智和購買欲望。實踐經驗表明,縣域政府要完善產業發展的頂層規劃,梳理產業發展現狀、優勢劣勢和發展順序,調整縣域產業功能布局,制定區域公共品牌與鄉村產業的建設時序,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打造完善的產業鏈生態,聚焦上下游企業落地發展,帶動當地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增加勞動力就業水平,確保產品溢價和經濟發展惠及當地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基于區域公共品牌促進鄉村產業互聯網發展
全國2800多個縣市中,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相對優勢的產業,其中有 1800多個縣的特色農產品被授予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有一部分農產品已通過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實現部分銷售,還有一些地方的小微企業打造了地方農產品的特色品牌,但是,這些依靠網絡自主銷售的總體規模不大,而且只是解決了單個的銷售渠道問題,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在鄉村圍繞特色產業建設產業互聯網,通過產業互聯網集中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推進農業產業的技術提升和數字化水平應用。
圍繞鄉村特色產業建設產業互聯網,最低的層面必須是在縣域層面;基于鄉村特色產業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最佳選擇也是在區縣層面。區域太大缺乏主要抓手,各自為戰,內卷嚴重;區域太小資源配置不足,產業規模有限。在區縣政府牽頭主導推動下,通過區域公共品牌連接產業上中下游企業資源,統籌相關特色產業優勢區、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基地、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資源,便捷高效地對產業布局進行優化調整,形成產業規模效應。再結合鄉村人才培訓、鄉村金融創新、鄉村基建數字技術應用等為鄉村振興提供創新創業的“智力”、“錢袋子”和智能、便捷、共享的基礎設施,確保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湖南海星區域公共品牌研究院執行院長;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2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