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站,顧名思義是城市社區應急場所。廣州目前已經建有50所社區應急救援服務站,其主辦單位是廣州市應急救援協會,指導單位是廣州市應急管理辦。
社區應急站是面對公眾服務的公益項目,承擔著防災減災、科普、便民服務三項職能。按常理來說,設在小區內,“接地氣”,服務功能又多,應該受群眾歡迎,但近期金羊網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應急服務站“關門閉戶”,市民普遍不知該服務站為何物。
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疾病的威脅、自然災害偶發等影響著社區居民生命健康,加之當前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在突發疾病情況下,在幾分鐘之內能夠得到救援就能夠活下來,不能夠及時得到救治就有可能會喪失生命,血淋淋的教訓比比皆是。凸顯社區應急救援服務必要性和重要性,而非有些批評者認為的完全沒有必要。
筆者認為,社區應急站是改善民生的創新舉措,是人性關愛的具體表現,應該采取維持,讓它發揮作用。應急服務站在廣州普遍遇冷,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一,宣傳不夠,廣大群眾不了解;其二,開展活動不足,社區群眾未真正受益;其三,人員不足,長期處于關閉狀態;其四,人員未經過正規培訓,群眾不信任;其五,資源未整合,作用發揮差。
鑒于此,筆者認為,要多方發力,讓救助站建起來、真正用起來,為市民提供公益服務,一是科學規劃,合理布點。應急站建多少合適,要參照國外經驗,進行縝密論證,根據服務區域人口,科學合理確定應急站點數據;二是應急站要在固定地點,方便車輛出入,便于服務居民;三是完善硬件設施建設,備齊應急設施設備,做好應急站達標建設;四是加大網上網下宣傳力度,做好常規演練,讓小區居民知曉應急站的重要性;五是做好單位協助,要與小區物業管理、社區醫院、所在地應急指揮中心、派出所等單位加強協助,互通信息,以提高服務水平;六是規范從業人員管理,做好每個應急站人員配置,加強人員常規培訓,提高服務技能;七是做好應急站的日常管理,使應急站隨時有專業人員,有志愿者;八是在廣州全市試行“應急站義工制度”,提倡全市學生、工人、公務員爭做“應急站志愿者”活動,規定普通公務員至少每年應在應急站做“義工”1個星期以上,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必須做“義工”2個星期以上;九是每年開展應急站、應急站義工評選先進活動,大張旗鼓進行表彰,在全社會形成“關愛大眾健康、應急救援光榮”的氛圍。
作者單位:四川省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