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很多貧困地區,資源非常豐富,但經濟發展水平上不去,被視為“富饒的貧困”。產業扶貧,向來被視作充分挖掘這些富饒的資源,實現造血式扶貧的重要抓手。(人民網-人民日報2016年02月14日)
湖南省炎陵縣,地處羅霄山脈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20多萬人口的革命老區,坐擁高山氣候、高山生態等一系列資源優勢。縣委縣政府著力化劣勢為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加大產業扶持,“對癥下藥”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對于全國脫貧解困工作是一個有益的啟示。
產業扶貧,對于農村穩定農村、繁榮農村,推動農村發展的作用重要和意義重大。鑒于各地以往失敗教訓,筆者以為,產業發展要避免“拍腦門”的盲目性,增強實事求是的“對癥下藥”,才能夠達到“扶得起來、富得起來”的扶貧工作目標。筆者認為,產業扶貧要在以下六個方面做好“對癥下藥”:
一是在產業發展的類型上,要針對區域屬性而定。要根據扶貧所在地處于國家東部、西部、中部,或者是城鄉結合部、草原、森林附近、水鄉等情況,因地制宜確定適宜發展的種植、養殖、加工產業項目。
二是在產業類型的選擇上,要根據市場變化情形而定。“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要超前把好市場經濟的脈搏,根據市場現狀和市場預期,對相關產業發展項目進行篩選,淘汰過剩項目,選擇前景好的扶貧產業項目投向扶貧村。
三是在產業項目的選擇上,要根據科技附加值大小而定。農民群眾常年種植的有些項目,不一定是高附加值項目,賣不了高價,還浪費了土地。為此,政府有必要派出專家,幫助貧困村群眾選擇附加值高的產業項目,并加以推廣發展。
四是在事關產業發展的硬件方面,要有針對性攻克基礎設施薄弱環節。貧困村之所以貧困,多是由于缺水、缺路、缺電、缺移動信號等方面,當地政府要在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解決發展“瓶頸”,為產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五是在產業發展的技術含量方面,要有針對性的“扶智”。無論是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都需要技術、信息支撐,而這些正是貧困村所缺乏的“元素”,為此,當地政府有必要加強對農村“明白人”的培訓,增加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增強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六是在產業發展的致富增收方面,還要解決好銷路不暢的“短板”。發展產業主要目的是創收,不是自給自足,為此,要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好銷路,要從“互聯網+”、媒體宣傳、線下聯系等方面幫助貧困群眾搞好銷售,實現創收。
作者單位:四川省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