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扶貧辦新聞發言人蘇國霞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上年的7017萬人減少到5575萬人,年度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任務超額完成。(2016年2月29日——新華社)
上下一心拔窮根,集中力量開富路。在寒意漸濃的初冬時節,從湘西傳來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溫暖人心,自此拉開了各級政府竭力抓扶貧、全國人民攜手奔小康的宏偉巨幕。眾所周知,雖然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快于城市,但我國大部分貧困人口仍然集中在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地區,由于歷史、文化、區域條件等限制,貧困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解決貧困問題,幫助廣大貧困人口脫貧奔小康,“精準扶貧”是唯一選擇。
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行動才有出路。要做好“精準扶貧”工作,需要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一線“聞病號脈”,從千頭萬緒中揪出致貧原因,采取科學、有序、高效之措施拔除窮根。在中國,縣及以下干部,特別是鄉鎮干部充當了“把病脈、拔窮根”的主力軍。正所謂“芝麻官,千鈞擔”,鄉鎮干部常年戰斗在基層一線,對農村群眾生活狀況了如指掌,對“怎樣制定扶貧方案,實現精準扶貧”最有發言權,因此,上級在對接扶貧之時,應多聽取貧困戶和鄉鎮干部的心聲,集思廣益方能出良策。
“世間之事,作于細,成于嚴”。拔除落后窮根,實現精準扶貧,需要上級政府大力支持,需要人民群眾思想覺醒,需要鄉鎮干部砥礪奮進。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占領“兩塊高地”,做好輿論宣傳工作,讓貧困戶想脫貧。以輿論糾正“貧窮光榮”的錯誤觀念,用宣傳號召“先富帶動后富”的時代呼聲,從而提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另一方面,鄉鎮干部在關鍵時刻要“靠得住、信得過、頂得上”,克服怠惰思想,堅持久久為功,以敢做敢當的勇氣,舍我其誰的豪氣,大公無私的正氣,親自帶頭,率先垂范,走村入戶,了解疾苦,合理制定幫扶方案,實現精準扶貧。“櫛風沐雨見肝膽”,鄉鎮干部把腳印留在了基層,人民群眾把口碑立在了心中。
發展永無止境,扶貧貴在堅持。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扶貧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各級政府應繼續秉持不驕不躁的一貫作風,繼續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時刻以焦裕祿、雷鋒、蘭輝、高鐵成等優秀共產黨員鞭策自己,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方式,確保精準扶貧的航船沿著正確的航道破浪前行。
(作者地址: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魚溪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