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同志從國際、歷史和現實角度,強調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他在全國糧食主產區、西部生態區、大城市及工礦發達區調研時,對不同資源稟賦的地區提出不同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重點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產安全糧”的農業現代化問題。
現代農業:全國一盤棋,各地發展有區域特色
自2012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全國一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不同地區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做了科學的指示。
第一,糧食主產區。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保障糧食安全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饑荒,有錢也沒用。所以,到湖北、山東省農業主產區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70%,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第二,生態脆弱區。在視察四川、甘肅、內蒙、湖南等中西部地區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貧窮落后是欠發達地區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欠發達地區的根本任務。生態脆弱區重點發展特色優質農牧產品,如以優質水果、干果、雜糧為主的特色農業;以優質牛羊及小動物為主的畜牧業;以藏藥、蒙藥、苗藥、熱帶藥等代表的民族醫藥;發展少破壞或零污染的風景民俗旅游等。以特色農牧產品加工及生物資源利用型產業作為發展重點,著重突出東產西進轉移產業。重視特色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加速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提高組織化程度,加速推廣節水等保護性農業技術等。
第三,大城市及工礦業發達區。在浙江工作時,時任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撰文提出,浙江已全面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更有條件也更有必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在天津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城市要發揮獨特優勢,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現代都市型農業將三次產業有機融合,是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提高城鎮化質量、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在江蘇考察時,習近平強調,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這些重要思想和觀點,既新穎又樸實,既宏觀又具體,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一盤棋總體把握的前提下,客觀分析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形勢而做出的科學判斷,為不同地區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多方用力,走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首先,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尤其是保護好高產良田。要著眼于提高土地產出率,加快中低產田的改造。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其次,強化科技支撐現代農業力度。在農業資源約束日益趨緊、農業生產成本持續攀升、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需求剛性增長的新形勢下,要實現農業高產優質高效跨越,必須突出科技的特殊功能,要舍得下氣力、增投入,注重創新機制、激發活力。再次,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地怎么種”為導向,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鼓勵支持大中專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畢業生及農村能人返鄉到農村經營農業。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山東農科院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3年11月28日。
(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導,國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戰略研究首席專家,中國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