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月有多半個月我和同事都要奔波于政務大廳和稅務所?!标兾鼷惒蕦崢I集團的劉劍婷說,現在這些程序被大大簡化,企業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生產經營中。(3月22日中國新聞網)
不少人對于“奇葩證明”都深有感觸,歸根到底,莫不因辦事機構審批環節過多、管理模式繁瑣、權力過于集中、準入門檻過高,不但給企業增加不必要的運營成本,阻礙企業提升效率、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無法最大限度的激發市場活力,也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然而如此“一無是處”的繁瑣審批仍大行其道,則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殊不知,一些辦事機構正是利用各種審批權力設置“門檻”,有意刁難企業,滋生出一些“潛規則”進行權錢交易、利益輸送,不只是讓政府權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也極大的損害了企業利益,嚴重制約服務型政府建設。
實現政府權力“瘦身”,就是讓政府權力負擔減一減,把有限的行政資源用在提升公共行政服務職能上,用在提升為企業、群眾辦事質量與效率上。這也“簡政放權”的關鍵,旨在破除“門檻”制約,把“嚴進”變“寬進”,讓更多小微企業破繭成蝶,激發市場創業創新生機,釋放改革紅利,催生新動能、新經濟,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注入源源不斷的助燃劑,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
實施政府權力“瘦身”不是簡單一步棋,也不能一“瘦”了之。首先要大刀闊斧的取消不必要的、辦事程序、手續,簡化費時費力過于繁瑣的流程、審批環節,將各個辦事窗口集中,形成“一條龍”服務,實現就近辦事、立即辦理、即時辦結的工作機制。還需堅持監管理念創新、權力下放、公共資源整合協同發力,在權力“瘦身”同時,注意配套機制制度完善,確保權力“瘦身”不產生負作用。
實現政府權力“瘦身”需創新思路和方式,比如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現部門間信息互聯共享和企業信息自主公示,將分散在不同地方不同層級的辦事部門納入同一數據鏈,只要企業、群眾進入辦事窗口,就能將事項即時納入數據鏈,進入聯網系統,實現一站式快速高效的辦理,從根本上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把優質高效的行政服務送到基層甚至企業、群眾“家門口”。
政府權力“瘦身”服務不可“減碼”。權力“瘦身”旨在取消、修改、廢除過時的、繁瑣的、僵化的機制、規定和制度,有效降低市場主體準入“門檻”,給群眾辦事最大的便利。但這并不意味著權力“瘦身”毫無章法、沒有依據、任性而為,需要犧牲必要的審批、審查環節、服務質量、服務內容。相反,政府權力“瘦身”必須保留甚至強化必要的審批、審查手續、環節和流程,在取消、簡化、下放審批事項同時,要避免”簡而不放”、“放而不管”現象,要強化對下放權力的監管。權力“瘦身”其實也是給政府“減負”,對權力與行政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在“寬進”的同時,實行“嚴管”,實現政府職能從“權力審批”到“監管服務”的職能轉變,更多資源用在強化政府行政服務功能上。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