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像候鳥,頻往家里跑;白天尋不見,晚上影難找;辦事得趕早,晚了就白跑。”這是群眾對“走讀干部”的形象比喻,也反映了群眾對這種現象的反感。(4月5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所謂“走讀”干部,一般指縣鄉兩級干部家住在縣城以上的城市,本人在縣城或鄉鎮工作,要么晚出早歸,要么周一去單位上班、周五回家過周末。干部“走讀”成風,白天尋不見,晚上影難找,讓群眾極為反感,深惡痛絕,摸黑黨和政府形象,有損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無疑是失民信失民心之舉。
如果任由“走讀干部”現象繼續存在,無疑是對民心的進一步傷害,不利黨的執政之基的鞏固。解決基層干部“走讀”問題,就必須透析出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找到“病根”方能“藥到病除”,讓干部真心扎根基層,把身心都沉下去,真正融入基層,貼近基層,熱愛基層,關心基層,了解基層,與基層的群眾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運。如果深入分析,不難發現,干部“走讀”有著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
主觀上,戀家愛家關心家人是人之常情,基層干部更是如此。但家與工作場所不在一個地方,就必須意味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犧牲哪一頭,就得付出一定代價。人都是有感情的,遠離家人,無法得到家的溫暖,無法得到家人細致入微的關心,讓基層本就單調乏味艱苦的生活更讓人難以煎熬。頻繁回家,既是情感上的需要,也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家人。而客觀上,緣于監管的缺乏,干部“走讀”肆無忌憚,群眾有苦難言。加上駐留基層,犧牲與家人一起生活的時間,卻得不到在政治待遇、經濟待遇上相應的補償或政策傾斜,造成基層干部心理長期受到壓抑,頻繁往家里跑只為尋找精神上的慰藉。
干部“走讀”的初衷或是為思家心切,將駐留鄉下視為令人痛苦萬分的“鄉愁”,但實際上,卻是為鄉愁平添新愁,只因干部“走讀”不但沒有解決頻繁往來家與基層工作場所之間的身心疲憊,反倒遭致上級的批評、基層群眾的謾罵,工作也抓不落實、做不踏實,無疑是“愁上添愁”。
對于基層干部“走讀”現象,不能止于口誅筆伐,一味的批判,也須透視到其背后的客觀因素,施以治本之策。一是進一步加大在工資福利、晉升等方面對基層干部的傾斜力度,激勵干部長期駐留基層,把身心往下沉,為基層干部營造干事創業的廣闊空間;二是為家在異地,長期無法回家的基層干部解決好后顧之憂,為其家人工作、生活提供妥善的幫助甚至安排、安置;三是強化對基層干部日常監管,嚴防“走讀”現象,發現一起,嚴查一起,絕不姑息。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