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白丹丹:公共文化的回歸

[ 作者:白丹丹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13 錄入:實習編輯 ]

文化是國之根本,民之根基,社會不斷進步的源泉。但貧困地區特別是農村公共文化投入少,公共文化利用率低,管理人才缺乏等問題至今得不到有效解決。公共文化的回歸、文化創新及文化體制的完善成為當務之急。

公共文化服務由原來的興盛到現在的衰退,由曾經的輝煌到現在門庭冷落,少年宮也不再是兒童的“成長樂園”。公共文化的退后已經影響到社會文化的發展。只有真正做到文化回歸,創新文化,完善文化體制才能使公共文化真正“活起來”,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增強幸福指數。

公共文化的回歸,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到“全民參與”。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投入少,財力薄弱,文化場館利用率地,光顧者寥若星辰等問題是文化事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讓公共文化回歸要加大人力、財力、物理的投入,增加惠民項目,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使得文化更加“接地氣”,真正做到全民參與。

公共文化的創新,要堅持科技先行,做到“為民服務”。一些文化場館已經由公益性變成市場化,少年宮由兒童“成長樂園”變成嚴肅的“第二課堂”,加之管理缺失,很多文化場館功能定位嚴重扭曲。創新公共文化可進行文化項目外包、采取購買式服務、實行社會化運作。例如文化宮、圖書館的建設等,可通過正規程序采購專業的公司進行項目外包,不僅提高公共文化效益和利用率,也使得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蓬勃發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讓公共文化切實為民服務。

完善公共文化體系,要堅持轉變職能,做到“與民共樂”。在創新公共文化的同時,一定要注重轉變政府職能。對于外包服務提供方要只做“裁判員”,不做“運動員”。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督機制,促使服務提供方提供優質高效文化服務,引進第三方監督機制,讓群眾參與監督,確保購買式服務做大化做到群眾滿意。

回歸不是墨守成規,創新不是失范冒進。公共文化的回歸、創新與完善體制不是政績,也不是樣板工程,應到落到實處,做到細處,才能真正讓公共文化服務于民,改善群眾生活,增強文化涵養。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城鄉規劃和住房保障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一卡二卡三卡免费 | 亚洲无遮挡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h | 亚洲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 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