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潘陶:鄉愁經濟中的永居和經營

[ 作者:潘陶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09 錄入:王惠敏 ]

鄉愁對大家來說也許是一個很文藝腔的詞,如果不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個詞也就是一個詩歌散文里的詞。但是經濟又是個特別嚴肅的事,如果只有鄉愁,而不把它變成算帳的事,不把它變成產業的事,那這事兒就落不了地,也談不上永續發展。而這個既帶有情感認同,同時是可算帳可執行的一個計劃,就是我們所提出的,以及大力提倡的“鄉愁經濟”。

“永居才能保鄉愁,經營方可談經濟”。我們指的“鄉愁”是指可以在一個地方永久定居下來的那種心情和狀態。而我們講的“經濟”實際上是指要真真正正能經營起來并且自身運轉良好的業態,而不是規劃當中功能圖上描述的產業,更不是某個領導拍腦袋進行分類后的某種產業。

在過去二三十年我們國家主要忙活兩件事,一個就是工業化,重復生產大量一模一樣的東西,包括住房。另一件事就是城市化,隨著城鄉的流動,我們的城市化率從百分之十幾的水平,迅速地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幾。這意味著說大多數的人都在進城,而小城市里的人更多在往大城市走,一線、二線城市的很多人又在往國外走。也就是說,大量的人都在離開自己的家,而我們的鄉村社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種醞釀方式,可以說,中華文化的根在鄉村。幾千年來,鄉村把我們以姓氏以村落,以熟人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生產方式,凝聚在一個如此龐大的土地上。傳統社會的每個人都點對點把生活、工作、社會,縫在一塊土地上,所以每一個人都跟土地有一種密切關系。而就在這么短短二三十年里,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每個人都自愿也好被迫也好就那么急速地從土地上剝離了,所以我認為我們今天說的鄉愁跟古代詩歌里甚至民國時期的那些詩歌,所描述的鄉愁是不一樣的。

鄉愁是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卻又難以名狀。因為不斷的流動,我們根本不知道哪里是我們的故鄉,我們不知道什么才是我們鄉愁里的情感。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地異化,還生活在農村就急切地要進入到國際化,我們不知道一個屬于未來的中國的城市應該是什么樣的,但是我們已經投身其中,并不斷地想象我們跟全球的互動。在一個國際化背景下,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帶給人的這種不斷的期許,卻是種很難讓人產生心靈契約的方式。

第一句話,為什么說永居才能保鄉愁?在過去十年,很多人買了不止一套房子,這些人從買房子的第一分鐘起就從來沒想過會在這房子里住一輩子。而在過去中國人的傳統生活里,造一個房子想的是要傳給兒子、孫子,祖祖輩輩幾代人幾個家族甚至幾百年都會居住在這個地方。它會跟家譜在一起,跟祠堂在一起,這是一個世代相傳的事。而我們今天的置業跟祖上一點關系也沒有,置業甚至是一種投機,最好現在買了下個月就漲,然后盤算著什么時候拋。一個居住的地方如果只是短期行為,故鄉何在?鄉愁何在?我們生活的空間,只有留下足夠多的時間印記,才能夠成為心靈上的依托。

第二句話,為什么說經營方可談經濟?我們的房地產行業,不斷蠶食制造業,而制造業又只是負責制造而無視市場需求,事實上我們大量的行業都在簡單復制、生產,整個產業的基礎不面臨真實的需求,各個產業都在產能過剩,都在不斷的炒作。什么才是真實的需求呢,什么才是真正可以經營起來的東西呢?小到一個門店,只有經營起來,經營下去才有意義,才能養活人,才能可持續。我們覺得經營觀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觀點,而急功近利的投機化的一種商業心態,我們覺得是不可支持的。

如果在這樣的邏輯下,我們理想的城市和鄉村就是要讓人可以更安心住下來的地方,同時讓人能夠更踏實地在此地從事著一種可持續經營的行業。這就是我們認為未來的鄉愁經濟或者說面對真實需求下,中國經濟轉型過程當中城鎮化的一種新范型。

作者系PENCIL;urbaneer都市工作群合伙人,戰略發展與定位決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愁經濟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卡 | 五月婷婷之综合缴情 | 亚洲欧洲美婷婷久久 | 日本精品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图 | 午夜在线视频国产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