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就業脫貧,就是要在“轉”上做文章,幫助貧困勞動力能掌握一技之長,找到就業門路。河南省出臺的《河南省轉移就業脫貧實施方案》,就是政府主動、積極、精準地“一對一”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舉措。(6月20日大河網)
就業乃民生之本,創業乃發展之源。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精準扶貧不僅要給“魚”,還要教會群眾怎么“漁”。也只有提升貧困戶自身“戰斗力”,才能徹底摘窮帽、拔窮根,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河南,為了提升貧困戶自身“戰斗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比如,為了提高貧困戶勞動力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僅實行免費培訓,每人每天還給予30元的生活補貼;為了提高培訓精準度,側重培訓周期短、易學易會、脫貧增收見效快的“短平快”職業技能,積極開展訂單式、田間課堂、授課入戶等實用技術培訓......如今,他們有的飛到日本打“洋工”脫了貧,有的靠做特色小吃賺了錢,還有的靠“農家樂”走上致富路......
但是,遺憾的是,在全國來看,有些地方并沒有把提高貧困戶自身能力作為扶貧重點,而是直接通過給錢、給物。“撒胡椒面”的做法不僅浪費了有限的扶貧資金,還引起了群眾的不滿。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政府就是慈航普度、救苦救難的菩薩,扶持了一些好逸惡勞的懶漢,欲壑難填的依賴心理,使他們躺在救助的溫床上裹足不前,完全喪失了“戰斗力”,最終“越扶越窮”。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本珳史鲐氁獙嵤虑笫?,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一廂情愿地按自己的主觀意志為農民設計發展藍圖,要問一問貧困戶自己想如何脫貧;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要讓他們結合自己的身板“量體裁衣”。正如河南那樣,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提供廣闊的平臺,讓貧困戶勞動力“各取所需”,在脫貧路上“各顯神通”,才能在發展的路上走得更遠更快!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平武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