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馮婧婷:農業眾籌的風險控制與防范

[ 作者:馮婧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15 錄入:王惠敏 ]

2016年4月22日,《“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頒布,文件特別提到以推進農業在線化和數據化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農業眾籌就是借助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型金融工具,自2014年正式進入中國內地,以“從田間到舌尖”的發展模式迅速獲得投資者青睞。與傳統的融資方式相比,農業眾籌資金投向針對性更強、信息相對透明公開,投資者參與積極性很高。但是,目前農業眾籌成功率很低。根據《2016中國農業眾籌發展研究報告》對我國各個農業眾籌項目發布平臺的統計,截至目前共有2250個農業項目出現在88家眾籌平臺上。在項目數排名居前的28個平臺中,14個平臺項目成功率都在50%以下。其中,農業專業平臺僅有3個,分別是“有機有利”、“大家種”、“蜂巢眾籌”,三者的項目成功率分別為100%、39.22%、0,其中“蜂巢眾籌”僅發起9個農業項目均告失敗。

究其原因,由信息與成本問題導致的內外部高風險是問題的關鍵。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政策不穩定、行業經營風險、產品質量風險加大了農業眾籌的不確定性;而高物流成本限制了農業眾籌的發展區域,使風險貫穿于眾籌的各個環節,涉及各個利益相關者,無論是眾籌平臺、籌資者還是投資者都不能獨善其身。

信息問題增大農業眾籌的不確定性

政策不確定風險。農業眾籌作為新生事物,目前尚未有專門的監管法規出臺。2014年12月28日,證監會頒布《私募股權眾 100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這是首次對股權類眾籌的監管意見出臺。這一意見稿對于推動中小微創業企業眾籌融資的合法化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也為我國逐步形成專門的眾籌監管法律法規提出了可行的借鑒框架。隨著農業眾籌的規模擴大,專門性的針對農業眾籌的監管政策呼之欲出,其對利益相關方的影響必然深遠。

行業經營風險。農業眾籌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受到行業發展態勢的影響。近年來,P2P網絡借貸跑路現象不斷,影響著公眾對于眾籌的認知。再加上投資者不具備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難以對項目風險進行分辨識別,甚至將眾籌與詐騙、非法集資聯系在一起,從而降低了對眾籌的認可度。在具體運作中,籌資者與投資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一方面,行業發展規范與評估流程尚未建立,投資者難以對項目的真實運行情況具備完全信息,增大了投資風險;另一方面,籌資者多為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農戶、農場主等人群,增大了眾籌擴大發展的難度。

產品質量風險。農業眾籌從“田間到舌尖”的模式迎合了投資者對綠色安全食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是從其運營模式看,農業眾籌在一定程度上其實相當于“網購”,投資者在投資之前無法看到產品實物,可能存在項目評判的“逆向選擇”問題。而在投資認購之后,大多數眾籌平臺缺乏對項目產品生產過程和質量的全程控制,這很容易引發籌資者的“道德風險”,產品質量難以保證,進而導致農業眾籌呈現出規模小、首次眾籌成功率低、再次眾籌成功率更低的特征。

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農產品(000061,股吧)固有的生產周期長、保質期短、單價低以及農業自身的脆弱性,使得農業眾籌需要承擔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自然災害與市場風險。一旦風險發生,就會影響農產品的收成和質量,進而影響籌資者的履約能力進一步引發信用風險,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受損,限制農業眾籌的發展。

成本問題限制農業眾籌的發展空間

首先,我國的農業眾籌目前仍保留著“高端小眾”的特點,資源并沒有達到有效配置。比如運輸環節仍以單個農場主配送為主,這不僅效率低、成本大,而且難以解決生產和消費異地的問題,限制農產品的銷售范圍。

其次,有些農產品體積大、質量大,但是價值低,在融資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單位產品的物流成本很高,這也會影響農業眾籌的競爭力。

最后,農產品季節性強,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銷售,而且在整個運輸過程中需要保持新鮮性,這就要求冷鏈物流。目前我國城市物流運輸基礎設施基本趨于完善,但廣大農村地區仍非常落后,大部分基層物流網點集中在鎮上,農產品物流環節存在“最初一公里”的問題。

以上這些因素導致目前絕大多數農業眾籌只能在特定地區開展,比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周邊郊區,難以大范圍推廣,限制了農業眾籌的發展廣度。

農業眾籌的風險防范涉及眾多利益相關者

從政府的角度看

完善監管機制,提高準入門檻。政府應該盡快出臺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降低法律風險,為農業眾籌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完善對眾籌平臺的監管機制,明確監管主體和分工,提高監管效率;提高眾籌項目的準入門檻,嚴格把關籌資者的資格審定。對于產品質量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政府給質量合格的農戶、農場、農企頒發食品安全認證,提高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信任度。為防范信用風險,考慮推廣專門的資金托管模式,嚴格把控籌集資金的流向。包括加入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資金托管、以“風險保證金”制度減少投資者的資金損失等等。

從平臺的角度看

完善審核機制。一方面,對籌資者進行資格審核,要求籌資者提供資料、簽訂承諾書、定期提交農場環境報告和農場作業書;另一方面,對上線項目進行審核,選擇一些具備食品流通許可證的籌資者的項目,并對項目進行第三方審查,提高項目的成功率。同時考慮逐漸完善眾籌領域的信用評級和黑名單制度,以優選籌資者,提高項目的成功率。

設置全程監測與溝通系統。一方面,要求農場安裝無線監控裝置,使消費者可以通過視頻觀察到農場的現狀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全程監控農作物生長,直接監控把關農產品質量。或者可以可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與社交網絡,以及借鑒“淘寶”的及時溝通工具“阿里旺旺”的方式構建及時溝通系統,讓投資者及時了解產品特征以及項目進展情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信任矛盾。同時,還可以在項目籌資者和投資者之間建立穩固的經濟利益聯盟,加強對雙方情感的引導與線下互動,比如采取定期的體驗活動、農場參觀日等,提高透明度,增進彼此的信任感,保障并擴大客戶源。

布局物流體系。農業眾籌的“規模經濟”優勢是其基本特征,優勢的發揮需要物流模式的創新。針對農場主個人配送的成本及效率問題,可以由眾籌平臺出面,建立系統的物流配送體系,或平臺與物流公司合作,降低成本。目前,以順豐優選為代表的冷鏈物流體系已經開始布局,運輸成本還有很大的下調空間。

提高增值服務的差異化程度。由于眾籌平臺具有“雙邊市場”的特點,因此如何吸引項目籌資者和投資者,提高認知度,成為眾籌平臺能否運營成功的關鍵。觀察我國目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眾籌平臺的項目成功率,不難發現知名度高的傳統電商平臺上發布的農業眾籌項目更容易成功。比如淘寶眾籌之所以能在88家眾籌平臺上項目成功率居首,就是因為其品牌優勢和巨大的用戶量基礎。因此,眾籌平臺的成功必須創新服務方式,通過提高附加服務的差異化程度來獲取競爭的比較優勢,增加籌資者和投資者在平臺上的黏性,增加對“雙邊市場”的吸引力。

從籌資者的角度看

選擇合適的眾籌產品。根據前述排名居前的28個眾籌平臺公布的募資成功的農業眾籌項目,名優特產品所占的比重達86.64%,普通農產品為11.75%,農場眾籌僅為1.61%。由占比情況可以看出,名優特產品的知名度較高,成功率也較高,易被人們接受。

購買農業保險規避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農業生產、銷售過程中的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要求籌資者必須做好避險措施。農業保險應該是降低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產量損失的有效手段。

合理制定價格和目標籌資金額。籌資者的目標籌資金額是否適度,對項目能否成功有重要的影響。目標籌資金額如果過少,項目將無法啟動;目標籌資金額如果過多,投資者一方面會擔心項目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面,也會擔心籌資者“跑路”。因此,設置適當的目標籌資金額非常必要。根據前述《2016中國農業眾籌發展研究報告》對1383個農業眾籌成功項目的統計,融資額集中在1萬~10萬元之間的占比為47%,過大或過小的融資額都會影響項目成功率。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

充分認識農業生產的脆弱性特點。農業眾籌無法改變農業自身的高風險性,當出現氣候、病蟲害等風險導致農產品收成欠佳,必然影響眾籌收益。投資者應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并結合自身偏好、風險承受度等,選擇征信系統比較完善,運行良好的眾籌平臺的眾籌項目。

選擇正確的投資模式。隨著農業眾籌融資規模的擴大,對投資人專業知識、投資經驗、獨立判斷的能力、抗風險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眾籌領域存在明顯的“羊群效應”,因此“引投人+跟投人”的投資模式非常適合推廣,是風險相對有限可控的投資策略。

結論與展望

農業眾籌通過創新農民這個弱勢群體在創業過程中的融資方式,提高了農民的創業能力,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農村的發展。然而,農業的一些特性也決定了農業眾籌的發展必然經歷漫長、艱苦的市場培育階段,任重道遠。比如農業眾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制度風險、自然災害與市場風險、產品質量風險、信用風險、認知度低、物流成本高、包裝成本高等問題,制約著農業眾籌的發展。

農業眾籌目前仍處于試水階段,問題頗多,但是其前景可期,發展空間巨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眾籌平臺進入農業領域,眾籌平臺發布的農業項目數量也將迅速增長。如何加強對眾籌平臺后續工作的監管,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對于農業眾籌在我國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2014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明確表示,要將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該《意見》將為土地流轉大規模鋪開創造條件。未來隨著土地流轉的普及,農業眾籌成為前景廣闊的細分市場也隨之產生各種可能。相信隨著中央政策的支持,農業眾籌可以發生于整個農業大鏈條的各個環節,激活農村金融的發展,更加有效地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改革發展的一大亮點。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科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和訊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亚洲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欧美国产 | 亚洲激情乱码网站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