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菲菲等:鄉土文明失落呼喚新鄉賢

[ 作者:王菲菲?劉翔霄?韓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01 錄入:王惠敏 ]

——發現“新鄉賢”(之一)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桃花源記》中描繪的中國鄉土村落景象如今正漸行漸遠。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鄉土中國不斷遭到侵蝕,鄉土文化受到嚴重沖擊,在鄉村倫理生活中能起到身教言傳之效的鄉賢群體愈加稀缺。新時期如何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引領帶動下,借助這一群體,重塑鄉村文明,讓廣大農村不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更留得住一份鄉愁,成為一個令人期待和關注的話題。

鄉賢遺失,失去了鄉土文明的“魂”

“在以城市化為導向的現代化建設中,一些地方的鄉村建設是將鄉村變成城市,傳統村居變成火柴盒樓房;以土地、血緣為基礎的宗族村落在慢慢瓦解,傳統的家族社會在逐漸裂變。”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葉濤說。

許多鄉村的“淪陷”,不僅僅表現在農村生存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的惡化,更是一種溫情的生活樣式、行為準則和生存價值的消失。

孝老養親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現在農村里卻有相當一批年輕人拒絕贍養老人;勤勞致富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如今在鄉村,有一些人偏偏認為投機取巧去賺錢才是有本事。此外,農村還存在干群關系疏遠,換屆選舉被各種利益綁架等矛盾與問題。

山西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劉毓慶說,近百年商業經濟和“新式教育”的發展,打破了中國社會城鄉平衡格局。城市的經濟收入、教育資源配置以及高知識含量的工作性質等,使鄉村中的優秀人才開始流向城市。原本可以引領鄉村文化進步的鄉賢人群,多數都變成了城市人。

“鄉賢群體的消失,使鄉村失去了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失去了文化領袖和靈魂人物。沒有了指導和提升文化教育的導師,鄉村凝聚力也必然會消失。”劉毓慶說。

一些基層干部也表示,現在的農村,修路修橋,無人牽頭;貧弱鄉鄰,無人過問;水利興修,無人去管;鄰里糾紛,無人幫其出面解決;紅白喜事,無人幫著操持。很多公益活動都變成了金錢交易,失去了親情、鄉情,也就失去了向心力,故鄉也不再是親情鄉情的溫暖港灣。

“統籌城鄉發展、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就是要從現代公共治理和傳統人文精神中找到支點,而鄉賢就是其中的切入點,這也是村民自治的傳統資源。”浙江省德清縣委組織部干部嚴峰說。

在傳統鄉村秩序受到沖擊、鄉村社會紐帶越來越松弛的情況下,如何才能讓鄉土社會重拾鄰里溫情,讓轉型中的個人和家庭得到關注,讓“風箏不斷線”,讓鄉鄰走得再遠也不至于失魂落魄?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中央領導也在多個場合、多次講話中提到,建設新農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發揮“新鄉賢”的作用。

鄉賢的“前世今生”

“鄉賢”一詞,是古代中國統治者對鄉村社會中有作為的官員,或有崇高威望、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社會賢達去世后予以表彰的榮譽稱號,是對其人生價值的肯定。明清之時,各州縣均建有鄉賢祠,以供奉歷代鄉賢人物,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方紀念、祭奠儀式。凡有品學為當地所推重者,死后由主政的地方官請入鄉賢祠。

長期研究鄉賢文化的浙江上虞鄉賢研究會會長陳秋強在首屆中國鄉賢論壇上表示,鄉土中國的穩定系于鄉村穩定。自古皇權不下縣,縣是傳統中國的最低一級政府。縣衙是典型的“小政府”,主要抓稅收、水利、司法等事項,至于縣級以下的廣大鄉村,主要靠自治,而自治的主力軍就是鄉賢。

“鄉賢有極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他們是介于官民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可以及時化解民間的很多矛盾。他們既受百姓擁戴,也受朝廷贊賞。”陳秋強說。

鄉賢在鄉村治理中,主要發揮崇文興學、教化鄉民,熱心公益、大做善事,主持公道、維持秩序,引導風氣、移風易俗,經濟回歸、反哺家鄉等方面的作用。

清朝光緒年間,上虞市曹娥江多處決口,洪水泛濫。浙江布政使司支借庫銀3000兩給上虞縣修筑江堤,這項公益事業最終由知縣交給當地鄉賢連仲愚負責。連仲愚臨危受命,為筑堤奔走吶喊,嘔心瀝血,經營堤塘達30年,還撰寫了《塘工記略》及續編,保存了該地區大量有關江堤海塘的寶貴資料,由此受到清廷禮部行文褒獎。

“古代鄉賢有著高于普通民眾的文化知識和精神素養,有著為官的閱歷和廣闊的視野。他們在官場有一定人脈,對下層民眾生活有深刻了解。”劉毓慶說,他們既可以將下情上達于官府甚至朝廷,也可以將官方的意旨貫徹于民間。他們在鄉間承擔著傳承文化、教化民眾的責任,同時參與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引領著一方社會發展。他們可以說是鄉村的靈魂,代表著一方的風氣和文化。

當前,鄉賢的內涵發生了變化。一般情況下,人們將有德行、有才華,為故鄉、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稱之為“新鄉賢”。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鄉村教師、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為新鄉賢的主體。

“新鄉賢”在廣袤田野中興起

雖然受城市化浪潮裹挾,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被吸引到城市,但在這股現代化大潮中卻出現了“回流現象”,部分人群選擇從城市回到農村、扎根農村、奉獻農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重建美麗家園。

在山西晉城市陽城縣農村,活躍著一批新鄉賢,他們利用自己豐富的知識、特有的鄉土情懷,感染和教化百姓,滋養和潤澤鄉風。

陽城縣委書記王晉峰說,陽城縣的鄉賢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傳統,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以王國光、陳廷敬、田從典等為代表的一批名相重臣、官宦商賈以其令人景仰的道德和智慧,傳播知識、教化鄉民,成為令人驕傲的鄉賢文化典范。

在陽城縣的新鄉賢中,有堅守村莊50年為百姓解除疾苦的鄉村醫生,有致富不忘鄉親的經商人士,有傳承紅色文化情系桑梓的退休官員,有“愛管閑事”熱心調解的老支書等。

陽城縣潤城村退休校長原培印,利用自己學生多、關系廣的優勢,為挖掘家鄉歷史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文化旅游業而東奔西走、傾注心血,被鄉親們傳為佳話。

“潤城這塊地方,從明清以來就是商賈云集、經濟繁華,老百姓沒人出去打工,都是外頭的人來咱們這里打工。但我回來發現,好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莊顯得很荒涼,這讓我心里不是個滋味。”原培印說,能為家鄉多出一點力,謀一點利益,不僅對鄉民好,自己也心安。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發起“尋找新鄉賢”評選活動。負責此次活動的籌委會成員、北京小毛驢市民農園副總經理黃志友告訴記者,2015年評選出的新鄉賢年齡大都在40歲以上,很多人都是在農村奉獻了二三十年,甚至一輩子。

知識界在自上而下尋找新鄉賢,地方城鎮也在自下而上推選新鄉賢。重慶永川區何埂鎮表彰了54名新鄉賢,并開展了“講鄉賢故事,傳美好家風”活動;江西新余市水北鎮通過“黨建+商會”形式培育新鄉賢,倡導新鄉賢“把家鄉的老人養起來、孩子培養起來、年輕人帶出來”;安徽安慶市許嶺鎮鼓勵新鄉賢反哺鄉村、參與鄉村治理;四川綿陽街子鎮也選出熱心群眾事務的退休老干部范定義、以身作則傳承家風的村支書王方元等多位新鄉賢……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活躍在農村的新鄉賢主要由幾類人群構成:一是有威望的退休公職人員,二是有影響力的成功經商人士,三是學有所成的專家學者,四是積累了豐富經驗的返鄉務工人員等。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邵曉瑩說,當下鄉賢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在土”鄉賢、“離土”鄉賢和“舶來”鄉賢。“在土”鄉賢扎根本土,把現代價值觀傳遞給村民;“離土”鄉賢可謂“離土不離鄉”,外出打拼,有成就后榮歸故里或回饋鄉里,他們可能人不在當地,但由于通訊和交通便利,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關心和支持家鄉發展,他們的思想觀念、知識和財富都能影響家鄉;“舶來”鄉賢原本不是本地人,多數是早年到某地創業,逐漸成長為當地致富帶頭人,他們的觀念、思想甚至對潮流事物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周邊鄉鄰。

“新鄉賢”新在何處

“與傳統鄉賢相比,新鄉賢有其自身的特點,也將在新時期農村建設中發揮新的作用。”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何慧麗說,當下涌現的“新鄉賢”呈現出兩個新特質:一是處于新時代,即面臨鄉村衰敗,中國工業化已經到了可以以工補農、以城哺鄉的歷史性新時期;二是涵蓋新的多元整體,包括仁者愛人、中正務實的干部,為富也仁、義利兼得的企業家,崇尚自由、厚道理性的知識分子,還有推己及人、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的任何普通人。

“新鄉賢繼承了傳統鄉賢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踐行內圣外王的中國文化品格,有‘向上之心強、相與情誼深’,他們是危機來臨時能立德、立功、立言的普通人。”何慧麗說。

湖南省委黨校黨史研究部副主任、教授許順富表示,傳統鄉賢多為封建體制下的官僚,而新鄉賢不問家世出身、籍貫居所,只要在人文、社會、科技等領域有所成就,愿意為家鄉、為農村、為社區建設盡力的人,都是新鄉賢。

對于新鄉賢的時代作用,何慧麗將其總結為“外發促內生”。在他們或者衣錦還鄉、或者情系家鄉的言行關照下,鄉村留守群體才會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環境的價值,才會重新撿拾起源自鄉土的價值意識和自信情感。

此外,新鄉賢對傳統文化的延續發展、社會秩序的維系穩定有著重要作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利用換屆選舉契機,將一批有經營頭腦、社會聲望的鄉村能人吸引到村干部隊伍中來,打造以百姓喜愛的好支書杭蘭英為代表的一大批新鄉賢群體,發揮他們德治、善治的力量,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力求群眾辦事、矛盾調解、信息咨詢、致富求助“四不出村”。同時,上虞區還成立了203個老娘舅工作室和5個專業民間調解機構,將一大批熱心公共事業的新鄉賢吸引到調解隊伍中來,有力促進了鄉村自治與基層和諧。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部分新鄉賢通過群眾選舉擔任村干部,重建農村干群魚水關系,走出了一條新鄉賢與社會治理相結合的創新之路。

鹽湖區區委書記王志峰說,新鄉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代表群體之一,這種價值觀如果沒有群眾基礎,強制推行則行不通;如果沒有官方認同,民間想把一種價值觀推開也很難。新鄉賢群體能夠把服務群眾和教育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群眾需求與提高群眾素質結合起來。

“新鄉賢不是萬能膠,但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這一群體所做的事多能引起群眾共鳴,可以點燃、激活農村群眾的善念,而一旦點燃這種情緒,很快就鋪天蓋地。”王志峰說。

無論是退休返鄉的干部、教師、工人,還是意氣風發的大學生村官、活力四射的回鄉創業青年、隱居山野潛心創作的藝術家,這些新鄉賢群體或是用自己的優良品行引領社會新風尚,或是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或是興辦社會公益事業,關愛社會困難群體,增強鄉民的歸屬感,他們普遍在新農村建設中承擔起了振興鄉土文明,革除精神荒蕪的重要作用。

采寫調研:王菲菲、劉翔霄、韓振、袁汝婷、劉巍巍、李勁峰、馬劍、馮源、梁軍、向定杰、張憲達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半月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 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