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貴州晴隆縣委書記姜仕坤突發心臟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6歲。在這個曾因貧困“出名”的偏遠小縣,他耗盡了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換來晴隆的大變樣;他把自己的血和汗,永遠地灑在這片大山江水間……(10月10日《人民日報》)
學習姜仕坤肩上有責的品質。他是堂堂的縣委書記,也是當地群眾口中的“羊書記”、“羊專家”,他支能吃苦、善鉆研、勇拼搏。原本患有心臟病的他卻長期在高強度的工作,為了讓睛隆縣這個遠近聞名的貧困縣大變樣,他拼盡了身體最后一絲力量;為了找準脫貧路子,他各處奔走,經常深入基層,走村入戶與老鄉們嘮家常,了解民情、傾聽民聲、感受民意,摸清貧困的“病根”,與家人聚少離多;為了讓“種草”養羊產業落地生根、發展壯大,他查遍各種養羊技術資料,掌握了大量專業知識,儼然成為群眾眼里“羊專家”。當種草養羊產業終于開展顯現成效時,他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倒在了他為之奮斗的崗位上。他用生命詮釋了優秀領導干部的時代擔當,用行動扛起了人民公仆的責任,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先鋒模范。
學習姜仕坤心中有民的品質。堂堂而皇之的縣委書記,手下得有多少人?還要這么拼命是為了什么?對于一些黨員干部來說和網友來說,這的確是個問題。但對于姜仕坤式的干部而言,這一切似乎都是天經地義的,是作為人民公仆的本職義務,是一切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的責任所在。這不禁讓筆者聯想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為了崇高的信仰和執政理想,甘愿犧牲自我,即使面對數不盡的重重困難,也直面迎擊,不到最后一刻,絕不停下奮斗的腳步。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了讓睛隆縣徹底摘掉貧困縣的帽子,為了讓鄉親們脫貧致富奔上康,姜仕坤對于涉及群眾利益的大事無不親歷親為、殫精竭慮。民之所望,執政所向。人民的期盼,是領導干部奮斗的方向。姜仕坤把對人民的大愛體現在務實惠民的行動中,是當之無愧的群眾“主心骨“。
學習姜仕坤真抓實干的品質。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什么樣的好干部?黨和人民的心中只有一個標準,德才兼備。當前這個時代正處于有史以來最為朝氣蓬勃的時代,最當大有為的時代,也是矛盾和挑戰最為復雜多變的時代,尤需我們的各級干部具備崇高的政治品格和非凡的執政才能,既能堅守德的高地,又能干得成事、干得好事,為人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姜仕坤就是這樣的好干部,不唯心中有戒、心中有民、心中有黨、心中有責,更有真才實學,面對問題找得到解決辦法,面對挑戰想得到對策。像睛隆縣這樣一個山高谷深、石漠化嚴重、土地貧瘠缺水、世代貧困的赤貧縣,是常人眼里啃不動的“硬骨頭”,卻難不到頭腦靈活、點子多、見識廣、善于調查研究的姜仕坤,最終走出一條發展山地畜牧業的路子,將晴隆縣的鄉親們引上了一條寬廣的康莊大道。
青山有幸埋忠骨,公仆精神當長存。姜仕坤的“三有”品質值得每一位黨員干部學習和傳承,這也是對他最好的追憶。自古以來,中國就不乏杰出的能人志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奮斗不息甚至犧牲自我,他們正是我們民族脊梁,他們的偉大品質和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得以自強不息的精氣神。新中國建立以來,更不乏杰出的優秀的黨員干部,焦裕祿、孔繁森、沈浩…姜仕坤,數不清的名字背后挺立著優秀共產人的偉岸身姿和不朽精神,激勵著更多的黨員干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