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穆鈞:土筑:有關傳承與更新問題的一點思考

[ 作者:穆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23 錄入:實習編輯 ]

2016年12月17日-18日,主題為“創新村鎮規劃、促進鄉村復興”的第三屆全國村鎮規劃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第二屆田園建筑研討會在武漢召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穆鈞教授在研討會主旨論壇做題為《土筑:有關傳承與更新問題的一點思考》的主旨報告。本文是該報告的主要內容與要點總結,未經發言人審定。

該主旨報告以傳統的傳承與更新為主線,詳細介紹了“現代夯土農宅研究與示范”、“馬岔村民活動中心”、“門等村民活動中心改造”三個榮獲本屆田園建筑獎的項目,并從今天的視角重新審視了“毛寺生態實驗小學”和“馬鞍橋村震后重建”兩個早年開展的項目存在的局限性。尤其詳細分享了團隊近五年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支持下開展的現代夯土建造技術研究和系列示范建設工作。

報告指出,現代夯土優化機理與我國傳統夯土最大的區別在于,夯筑原料的土砂石極配和基于機械夯筑的現代機具的引入。團隊根據我國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房屋建設的現狀條件,因地制宜,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基礎研究。通過大量的試驗,已形成了一套基于本地材料資源和常規設備改造,適合于貧困農村地區的現代夯土施工技術和機具系統,以及與現代夯土力學性能相協同的房屋抗震結構體系。目前,在住建部的支持下,通過團隊在甘肅、河北、新疆、江西、貴州等地區開展的多項夯土示范農宅建設的持續改進,該技術體系已趨于成熟,并顯現出較高的性價比和良好地域適應性。

基于已形成的技術系統,團隊近年也在利用相關課題或實踐項目,針對滿足現代建筑設計要求的機具系統、夯土材料的視覺表現、結構及構造的細部設計,以及基于材料性能的潛在設計語言等方面,展開進一步的基于設計實踐的研究,例如:已完成的萬科西安大明宮樓盤夯土墻景觀工程、馬岔村村民活動中心,以及正在進行的若干公共建筑項目。報告指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效,得益于現代夯土材料優化機理研究方面的突破,有效地克服了傳統生土材料的固有缺陷。以此為基礎,通過對建筑結構體系、功能性構造、施工機具、施工方法等全系統的本土化研究,使生土材料的生態效能在現代建筑體系中的充分發揮成為可能。

最后,報告提出“何謂傳承?傳承什么?”的問題。如今人們所能看到的各種類型的傳統民居及其建筑文化,其實為過去這一歷史時期,當地自然要素(條件)、人文要素(需求)和能力要素(經濟、科技)相互作用的特定產物。反觀今天,各地區自然要素的變化相對較小,而隨著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的巨大變遷,人文要素如今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曾經相對適宜的技術體系必然無法滿足今天人們日趨多元化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其表現方式之一正是我們常說的建筑技術體系存在的缺陷,可以說這是對比今天的需求而言的相對缺陷。因此,今天不論是以傳統保護的名義全盤照搬傳統技術,亦或“要求”人們仍住在過去的傳統民居中,還是拋開地域條件并否定傳統技術的一切,利用現代建筑材料及其技術教條化的模仿傳統形制或元素,這兩個極端,對于傳承而言似乎均不適宜。

基于前述以傳統生土的發掘利用、改良革新、活化再生等不同特點的項目經歷,報告指出,就宏觀層面至少可以有這樣一種回應,即:今天的鄉村建設需要傳承的,是過去的人們,為滿足不斷變化發展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充分順應或利用本地的氣候、地貌、潛在的材料資源等自然條件,借助自身具備的經濟和科技能力,探尋最適宜的解決方案的自覺意識和智慧。

報告特別強調,適宜性建筑技術的延續與進化,是傳統建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基石,而國內外大量的相關研究成果或案例表明,基于地方資源的傳統建筑技術的發掘、改良和現代化應用研究,是實現傳統傳承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一條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技術路線。與此同時,我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民居類型,源于各地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多樣差異性。而如今隨著人們物質和精神追求的日趨多元化,條件要素的差異和需求要素的多元,決定了能夠解決問題的適宜性技術必將是因地、因人、因時而異的。因此,站在全國的層面,不能用一刀切的觀念追求“一招包打天下”,而是需要多領域的大量專業人員針對不同地域不同的需求,在廣義技術所涉及的多個層面各盡其長,探索多元化的適宜性技術路徑。以生土建筑技術研究為例,團隊追求的不是要用生土來全面取代燒結磚和混凝土材料,而是為全力挖掘生土技術的應用潛能,使其能夠在當下和未來的現代化建設中,獲得相適宜的定位,成為一個技術選項因地因需致用。以此類推,面對不同的地域資源條件和需求,不論是基于自然材料的傳統建造技術,還是基于工業材料的現代建造技術,都應納入我們以追求適宜性為目標的研究視野,創造盡可能多元的技術解決方案。至于誰能評價和檢驗所謂的適宜性,不是專家也不是政府,二者的職責只是研究并提供選項,最終還是要基于市場化選擇的路徑,由作為需求條件的主體的村民們,基于各自的需求和具備的條件,通過其自身的實踐進行評判、篩選、融合,甚至進一步的提升。這也符合幾千年來傳統民居發展和演化的基本規律。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鄉村建設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午夜女人天堂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 日韩亚洲欧美国产动漫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清视频 |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