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紳”,在國家政權對基層鄉村社會控制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充當了政府與鄉民之間聯系的重要中間角色,兼顧政府和地方利益,就地方事務為政府官員出謀劃策,為維系地方鄉村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學者熊培云在《一個村莊的中國》中認為,鄉紳這個群體在中國傳統社會,是體制內權力與中國社會基層的“連接器”、“緩沖帶”;梁漱溟說,近代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對鄉村的破壞史。而鄉村的破壞史,也是一部“鄉黨消亡史”。
社 會學家費孝通在《鄉土中國》提出了著名的中國社會“雙軌政治理論”:“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權,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紳權和族權,二者平行運作,互相作 用,形成了‘皇帝無為而天下治’的鄉村治理模式,塑造出一個形象而又獨特的描述傳統中國政治運作邏輯的‘雙軌政治’模型。”
美 國家族史專家古德也在其《家庭》書中說:“在中華帝國統治下,行政機構的管理還沒有滲透到鄉村一級,而宗族特有的勢力卻維護著鄉村的安定和秩序?!眳抢碡? 在《民主化與中國鄉村社會轉型》文中認為:“在中國,三代之始,雖無地方自治之名,然確有地方‘自治’之實。自隋朝中葉以降,直到請代,國家實行郡縣制, 政權僅止于州縣。那時,鄉紳階層成為鄉村社會的主導性力量,鄉村公共事物主要由紳士出面組織,從而在客觀上造就了鄉村社會一定的自治空間。但是,與其說那 時是鄉村自治,還不如說是‘鄉村紳治’?!?/span>
秦暉則將傳統鄉村社會概述為:“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保ā秱鹘y中華帝國的鄉村基礎控制》)
目 前,隨著國民整體鄉土意識和文化發掘的自覺,農業生態理念的推廣、有機農業的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村信息化等,也顯露出一些良好的端倪和態勢,如鄉村宗族 意識和傳統禮俗的復興,大企業資本如聯想、網易等投資現代農業,都市白領下鄉涉足家庭農場,先富能人返鄉治村,大學生回鄉創業等等。隨之產生的便是知識信 息以及知識分子在農村的集聚。
這些在農村集聚,從事農業的“知識分子農民”,逐漸轉變成以農業為職業的“農民知識分 子”,“一定程度上已經變成農村里的意見領袖,變成農村公共事務的發言者、論壇的主持者。這才是我們期待的——要恢復農村的活力,要重建農村的知識階 層。”(鐘永豐《重建農村的知識階層》wen.org.cn)
這些農村的知識分子群體,成為新鄉紳階層生成的主要基礎,同時也是新鄉紳階層的主要構成。
當然,除了知識能力之外,還應該有其他方面的條件,如“擁有一定財富或者創業能力的,樂善好施的,在當地具有一定威望的”等。(參見宋青宜《中國未來的脊梁:新鄉紳》)
中國新鄉紳應該是怎樣的?
知名的旅日華人宋青宜女士在她的文章《中國需要新鄉紳階層》提出自己的看法:
社 會主義農村的“紅鄉紳”,主要由以下幾部分人組成。一、鄉鎮黨政部門與村委會里有政治資本的黨政干部及其親屬;有功勛榮譽、海外關系、上層社會關系等社會 資本的鄉村退休官員、復退軍人、知名人士、鄉鎮村民及其家屬等一批有社會影響的人物;受過專業訓練立志回鄉發展,有文化資本、獨到眼光和較高技能的知識分 子和專業人才;執行改革開放政策后,鄉村首先富裕起來的有經濟資本的鄉鎮民營企業家,外出經商、創業、務工致富的返鄉農民等。
她把當代的鄉紳稱為新鄉紳,這樣便于和歷史上的舊鄉紳加以區別;同時她所謂的新鄉紳,主要是指受過良好教育的,通過諸如政府及社會支持等而獲得一定資本的或者具有創業能力的,樂善好施的,經過一定時間努力得到了村民的信任進而具有話語權的回鄉人士。
所謂受過良好教育,是指上過大學。這些人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善于學習,善于接受新事物和研究新問題,視野廣闊,富有理想,勇于創新。同時,他們崇尚人文精神,熱愛中華傳統文化,講道德,講誠信,有愛心,有智慧;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發展,追求天人合一。
所謂擁有一定資本或創業能力,是指這些決心在農村干一番事業的人,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扶植,獲得了一定的創業經費或銀行無息、低息貸款,或者有其他投資者的加盟,總之,他們已經具備了在鄉村創辦經濟實體的能力。在資本、技術和市場對接上,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條件。
所謂樂善好施,是指他們是“自我價值的追求者和實現者”。他們在精神上有較高的需求。所以,他們應該是農村致富的帶頭人。他們認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他們是公益事業的熱心人,筑路、修橋、建水庫等,都少不了他們的慷慨解囊。
所謂有話語權,是指他們和鄉親們一條心,他們通過自己的點點滴滴的努力,或者說他們憑著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獲得了鄉親們的尊敬和愛戴。他們能夠堅持正義并主持公道。因此,他們在鄉親們中具有較高的威望,是值得信賴的人。
總之,新鄉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他們和村里的村黨支部、村委會,以及村代會,并不存在什么矛盾。也許,他們中有不少人本身就是其中的成員,比如,他可以是村黨支部支書、村委會主任,或者村民代表。
大學生應該是新鄉紳中的重要一員
政 府特別扶持和培育下的新鄉紳階層,就是中國農村的“中產階級”。他們在不斷擴大的經營活動中,需要實現大量的物質采購;他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會有較 高的消費發生。他們大多是80后的新生代返鄉大學生,他們不會向父輩那樣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他們具有較強的現代消費主張,他們和城市里同齡人的消費沒有 多少差別,甚至超過城里人。因為他們具有相當的消費能力。8億農民中,如果新鄉紳能占到1%,那就有800萬新鄉紳。那可是一支龐大的消費大軍。同時,由 于新鄉紳的經濟體,吸納了當地大量的農民加盟,所以,這批農民也跟著富裕起來,他們的消費欲望和能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可見,農村“中產階級”—新鄉紳的培育,對于農村經濟的拉動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然這種作用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來說,也就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新鄉紳們的機遇與困難
在新型城鎮化和新國五條的政策引導下,一種以產業為導向的鄉村開發模式成為大勢所趨。但是,大部分鄉村地區并沒有發展制造業的區位優勢或者產業基礎,只能從農業和泛旅游業入手。如此,新型的綜合型農業和休閑旅游勢必成為撬動區域開發的杠桿。
都市精英的返鄉給鄉村帶來了各種急需的資源和資金。而這其中,最具價值的仍然是他們的見識。這些見識為鄉村發展提供了更多難得的可能性。摒棄了過多的功利性,新鄉紳們正在造福鄉梓。
但是,對于普通的新鄉紳而言,他們依然面臨了一系列的困境:
1、鄉村金融衰敗,導致資本投資缺乏活力,鄉村建設周期長,區域營銷不給力。
2、鄉村文化僵化,具體體現在新鄉紳在鄉村融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摩擦力。
3、土地產權不規范,村集體所有制和村干部代理模式增加了土地租賃的協商難度。
4、鄉村發展模式慣性強,急功近利的依靠農藥化肥增加量產的粗放式農業發展思路中毒深,而且已經造成了更勝于工業的面源污染。但是,想要短期內改變這種短視的趨勢還很難。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新鄉紳在鄉村建設中可能會面對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僅靠鄉村的力量還不夠。而城市反哺鄉村除了在人才上還應在金融、政策、文化影響上加以傾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九個頭條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