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xiāng)村發(fā)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潘淑巖:農村繼承習慣與繼承法的沖突與協調

[ 作者:潘淑巖  文章來源: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17 錄入:19 ]

【摘要】《繼承法》的修改需反映民眾的意愿,適應新時期人民群眾遺產繼承和糾紛處理的需求。在現行法律制度的發(fā)展之下,要重視和融合合理的民間繼承習慣,并將其有效地運用于立法活動和司法審判當中,實現制定法律和傳統習慣的良性發(fā)展,共同維護社會的良好秩序。

【關鍵詞】民間繼承習慣 女性繼承權 繼承法修改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民間繼承習慣作為一種人們廣泛認同的社會規(guī)范,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現行繼承法和民間繼承習慣相輔相成,共同對我國農村地區(qū)的繼承法律問題進行調整。然而在對某些繼承糾紛的解決上,二者還是存在沖突和不匹配。我們有必要在本土鄉(xiāng)規(guī)民約與現代法治精神之間尋找立法平衡點。

民間繼承習慣與現行《繼承法》的沖突

筆者圍繞我國中部地區(qū)的部分農村展開調查,包括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qū)的黑駝村、老峰村、南坪頭村以及運城市聞喜縣城區(qū)及畖底鎮(zhèn)轄區(qū)的上寬峪村,桐城鎮(zhèn)轄區(qū)的店頭村、嶺西東村展開。這些村莊歷史悠久,民間繼承習慣也沿襲發(fā)展多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民間繼承習慣在處理農村財產繼承中與現行《繼承法》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繼承糾紛的解決。農村地區(qū)的民眾普遍認為,能私下解決的問題盡量不走法院程序,甚至有觀念認為將家庭糾紛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是讓大家看笑話的事,為避免“家丑外揚”或“家財外露”,農村群眾更傾向召開家庭會議或請家族中有威信的長者進行調解,或者請村委會出面,解決不了才會走法律途徑。究其原因,農村處于邊遠地帶,具有分散性與封閉性,民俗習慣發(fā)揮著實際作用。此外,農村民眾對司法程序還存在顧慮,認為司法程序耗時耗力不說,還要承擔訴訟費,其結果也不一定能如意。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絕大多數農村民眾傾向于依靠當地傳統的、約定俗成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來處理遺產,其中存在的現象有:第一,男性繼承權優(yōu)于女性繼承權。在對遺產進行分配時,配偶的繼承權特別是妻子的繼承資格并未得到肯定,有77%的人認為應該將遺產全部給兒子,至于被繼承人的配偶,可以由兒子予以供養(yǎng),因此不能繼承丈夫的遺產;此外,女兒也不應該分得遺產。第二,受家族宗法制度的影響較大,民間繼承習慣普遍認為孫子女是家族血脈的延續(xù),是繼承家業(yè)、傳宗接代的主體,當然地認為其屬于被繼承人的法定繼承人范圍。第三,侄子、外甥也是被繼承人遺產分配時的重要選擇對象。被繼承人將侄子、外甥作為繼承人受到農村民眾的普遍認可。特別是當被繼承人沒有兒子頂立門戶的情況下,侄子繼承地位的肯定甚至會超過出嫁的女兒。

遺產分配的方式和份額。農村居民運用遺囑來處分財產的方式并不多。原因在于:一是老人忌諱談死亡和財產分割問題;二是財富不多,認為沒有必要,如果讓繼承人知道遺囑內容而心生不滿的話,反而不利于家庭和諧;三是農村老人對《繼承法》了解不多,特別是對遺囑繼承具體的形式要求知之甚少。此外,在遺產具體份額的分配問題上,按照民間繼承習慣,不管兒子是否盡孝,都應當由兒子繼承遺產,女兒特別是出嫁的女兒默認放棄對父母的財產繼承。對于無人繼承遺產的處置,民眾普遍選擇把財產留給與自己有一定血緣聯系的人或者對自己扶養(yǎng)較多的人,很少有人選擇把財產捐贈國家。

遺產債務的清償。民眾普遍認為“父債子償”是天經地義的。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后,優(yōu)先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基于誠實守信的傳統觀念,不考慮繼承人繼承多少遺產,只要有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繼承人就應當承擔償還義務,保證債權人利益的實現。這種觀念和要求與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發(fā)展有著密切關系,農耕經濟是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而作為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勞動力就是男性,人們認為兒子在接受父親遺產的同時也就承擔了相應的責任。被繼承人作為債務人,他的兒子甚至是后代都要繼續(xù)償還,子子孫孫都需要背負債務。

《繼承法》修改與民間繼承習慣的協調

尊重民間繼承習慣,創(chuàng)新糾紛多元化解決途徑。繼承糾紛具有很強的倫理性、家庭性和個人情感色彩。因此,對繼承糾紛處理過程中,應將調解作為重要的糾紛解決方式。調解分為訴前調解和訴中調解,訴前調解工作由村委會或者居委會出面主持,作為基層群眾性組織,具有一定的群眾公信力和說服力,且對當事人情況比較了解,在調解過程中融入人情禮教,秉承家庭團結的理念,調解結果更接近真實性和合理性。這種調解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如果當事人對該調解結果反悔或者不服,可以通過訴訟途徑繼續(xù)解決。訴中的調解建議采取前置必經程序,在自愿、合法的基礎上,用當事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處理,對繼承糾紛進行有效協調和疏導,盡最大的可能實現親情和利益的雙贏,避免通過直接判決的方式導致“案結事不了”甚至引發(fā)更大的矛盾和沖突。

不固定配偶繼承權的順序,擴大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村民們普遍認為繼承糾紛是家庭內部的事,遺產分配完全依照民間繼承習慣進行,真正能獲得財產繼承權的通常是家族中的男性,女性繼承人的繼承權經常被人為忽視和剝奪。因此,《繼承法》修改應參照國際立法模式,對配偶繼承權不再固定為第一順序,而是隨機可以和任何順序的法定繼承人同時繼承,保障配偶特別是妻子的繼承權,避免了因血親繼承人過多而影響配偶的繼承份額。

完善遺囑繼承方式,實現遺產合理分配。遺囑處分財產并未成為農村地區(qū)普遍的繼承方式,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現有的遺囑形式需要進一步拓展,建議增加打印遺囑和錄音遺囑。自書遺囑要求遺囑人必須親筆書寫遺囑全文,這在農村社會實現起來比較困難,立法可以承認打印遺囑的效力,由當事人口述,旁人打印,再要求立遺囑人在每頁均簽名以證明真實性。此外,手機在農村也基本普及,除錄音遺囑外,通過錄像的方式處分遺產也更加直觀和便捷,更能有效證實遺囑的真實可靠性。

落實債務清償制度,保障債權人合法權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聯系,在建立債權債務關系時,附加一份可選擇條款,采取合同的自愿原則,讓債權債務人及債務人的繼承人一起簽訂協議,對債務清償問題提前作出約定,以防止后續(xù)發(fā)生糾紛;設立一種遺產清單制度,在被繼承人逝世后,首先應當確立一名遺產管理人,對其遺產進行清點,做出一份清單,使債權人對此了解,以避免繼承人惡意隱匿所繼承的份額,致使債權人權益受損;完善債務償還順序及賠償制度,為防止繼承人直接分配遺產,應明確其順序,先償還債務,再進行分配,若在不經債權人的同意下直接分配,則可以要求由繼承人進行賠償。

在《繼承法》的修改過程中,我們應將習慣與法律相結合。中部農村地區(qū)的繼承習慣與法律法規(guī)存在著碰撞與沖擊,具有代表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應建立以制定法為核心,以民間習慣作為重要補充的二元化法律體制。在現行法律制度的發(fā)展之下,重視和融合科學合理的民間繼承習慣,并將其有效的運用于立法活動和司法審判當中,實現制定法律和傳統習慣的良性發(fā)展,共同維護社會的良好秩序。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社區(qū)家事糾紛解決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3YJAZH138)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陳葦:《當代中國民眾繼承習慣調查實證研究》,北京:群眾出版社,2008年。

②麻昌華:《論法的民族性與我國繼承法的修改》,《法學評論》,2015年第1期。

③蔣傳光:《立法應重視習慣》,《法治與社會》,2015年第7期。


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2017-03-3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1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v一区二区 | 欧美在线精品亚洲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