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行先試、整村推進到統籌協調、全面覆蓋,余江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載了題為“第一面紅旗--記江西余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經過”的社論,毛主席讀后徹夜未眠、欣然賦詩《送瘟神二首》。多年來“戰天斗地、敢為人先、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血防精神激勵著余江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2014年12月,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大旗交到了余江人民手中,兩年多來,余江的改革試點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從先行先試、整村推進到統籌協調、全面覆蓋,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
為什么改,因為群眾有期盼
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以下簡稱宅改)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再加之農村建房情況復雜,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這項工作異常艱難。
改革初始,余江縣組織掛點鄉鎮的13名縣黨政領導,在每個鄉鎮選擇7個以上不同類型村莊,集中開展3輪專題調研,了解到大部分村莊空心化嚴重,村民建房不規范,房屋布局凌亂,不按規劃建,村莊外、荒山上、村道邊、責任田里未批先建,甚至建到墳場。有的村莊十幾年間,由人均1畝田,變成3分田,耕地大幅度減少。村內道路狹窄,排水不暢,環境衛生堪憂,“積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是一些村莊的真實寫照。很多村有錢有勢的留著老房、住著新房、占著空房,弱勢的沒地建房。對集體土地“不占白不占”、“你占我也占”、“占到就是得到”,宅基地是“老祖業”思想嚴重。
群眾渴望公平公正,渴望家鄉面貌改變,渴望建設美麗家園。改革通過規劃先行,從一張張村莊規劃公示圖中,清楚地顯示村內道路、綠地、休閑廣場等,村民看到了未來村莊發展空間和美好景象,看到了子孫后代的福利,激發了他們參與宅改的動力,成為大多數村民的自覺行動。有些群眾紛紛說道“如果早來10年那就更好,村里也不會浪費這么多良田建房”。
制度怎么定,群眾事情群眾辦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在制度設計上堅持“群眾事情群眾辦”,各村根據縣試點制度,因地制宜,一村一策。2015年7月下旬,余江縣組織了全縣各地的鎮村干部、黨員代表、群眾代表、鄉賢代表、理事會成員等進行集中封閉式研討,參會人員針對“宅基地的退出、有償使用、流轉、村民建房管理、宅基地分配”等9項具體制度踴躍發言,激烈討論。并就操作中的“有償使用費不交怎么辦、多占宅基地不退出怎么辦、退出的宅基地怎么收歸集體”等15項實際難題研究操作辦法,基層代表紛紛說到:以前都是政府定下的,下面就只管去執行。但是這次都是由群眾自己想的辦法,集體有了自主權,“有償使用費起征標準,集體成員資格,宅基地退出方式”等都是根據本村實際情況確定的,符合村民的愿望,更有實際操作性,更能實現好維護好群眾利益。
經過實踐,多次組織回頭看,及時解決新問題,幾上幾下不斷修改完善,形成了縣級22項、鄉鎮11項、村組9項的宅基地管理制度體系,真正實現了制度“上通天線、下接地氣”。
怎么改,分步實施有序推
在推進過程,按照先易后難,示范引導的方式,分四批有序推進試點工作。第一批結合新農村建設,精心選擇了群眾基礎好、村莊面貌亟待改善的41個自然村先行先試。這些村有的因為超占宅基地已無地建房,有的因為消防車進不去導致火災蔓延,有的因為破舊危房倒塌砸傷村民,有的因為宅基地糾紛口角不斷,群眾盼改革的愿望更加強烈。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選出“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村民,組建村民事務理事會,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改革中,堅持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做到“一戶一宅,面積法定、多占退出”。黨員干部、理事長、理事、鄉賢人士紛紛帶頭,處處體現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主動拆除自家多建的住房,主動退出多占宅基地,主動為村里做實事辦好事。利用了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大力宣傳,統一思想,基層干部上門入戶講解政策,剖析利弊,引導群眾支撐宅改。第一批試點工作得到了各方高度評價,國土資源部在余江召開了集中調研會,得到與會人員的充分肯定。
第二批選擇了20個行政村進行整村推進。以宅基地制度改革為統領,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等重點工作。縣、鄉積極組織村干部、理事、鄉賢人士參觀第一批示范點,當看到試點村從“臟亂差”到“綠富美”、從年輕人“不愿回家”到“常回家看看”,村干部坐不住、等不起、有壓力,村民從疑慮、觀望到認同宅改、支持宅改,希望自己家也早日參加宅改,實現了由“要我改”到“我要改”。平定鄉洪萬下萬組村民每當鎮村干部來村時總是拉著干部的手說“什么時候可以到我們村里開展宅基地制度改革,看到隔壁村莊搞得那么好,退出來那么多的空閑宅基地,村莊環境那么好,完全像變了個樣似的,我們村老百姓都盼望著早點開始呀!”有了群眾基礎后,第三、第四批“宅改”結合“一改促六化”,總結前期試點驗、方法,全面鋪開。同時,多次對優秀村黨支部、理事會、理事長、鄉村干部、鄉賢進行表彰獎勵,鎮、村、組干部活力得到有效激發,推進宅改的氛圍日益濃厚。
經過兩年半艱苦努力,目前余江宅改工作已進入最后沖刺,全縣1040個自然村今年年底前將全面完成。全縣共退出農村宅基地24160宗3270畝,收回村莊規劃內其他建設用地857畝,收回的宅基地可滿足未來10—15年村民建房需求。
自宅改以來,未發生一起違章建房、一起赴省進京上訪案例。得到在外青年、鄉賢的廣泛支持,有些在外青年經常打電話回家,做長輩的思想工作,為改革工作注入更多正能量;各地鄉賢紛紛出錢出力,平定鄉藍田村宋家組的宋和紅捐資80萬元,用于村內基礎設施、休閑廣場。
以宅改契機,全面推進“農業發展現代化、基礎設施標準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村莊面貌靚麗化、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村治理規范化”六化建設,村子靚了,環境美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開始逐步完善,外出人員回鄉再也不用把私車停在村口路邊,以實際成效帶給群眾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在推進過程中,“我們追求的不是拆了多少房子,而是保護了多少老房子。”重點保護具有文化價值的古建筑、老房子,凡是有保護價值的一律先行保護,真正讓村民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游子的根。
作者:余江縣委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余江三項試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