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推介我們的嵐縣土豆和農畜產品。”“我們交城的山是神奇的山,交城的水是靈秀的水……孕育了美味的交城駿棗和羊肚菌。”“我們石樓的蜂蜜花香濃郁、營養豐富、口感綿甜”……9月19日,呂梁市優質小雜糧推介會在第五屆山西農博會上舉行,臨縣、石樓縣、交城縣等13個縣、市、區領導分別推薦了當地綠色、健康的品牌農產品。(山西新聞網 9月23日)
柳林碗團、嵐縣土豆、石樓蜂蜜、興縣小米、交城駿棗、孝義有機蔬菜、汾陽核桃等農特產品出現在山西農博會上,一點都不違和。近年來,各地興起的農博會讓農產品有了展示空間,也讓農產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而今,山西呂梁的官員們在農博會上吆喝當地的土特產。消息出來后,贊賞者有之,質疑者也有。不過,在筆者看來,賣特產,官員吆喝下又何妨?
山西呂梁作為革命老區,在公眾印象中,除了礦產資源豐富外,還是有名的“雜糧王國”,雜糧常年種植面積200萬畝左右、約占山西省的1/5,產量1.8億公斤、占全省12.6%。而擁有了“雜糧王國”這一金字招牌,再大聲些將農產品吆喝出去,能夠增加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官員為什么幫著土特產吆喝?他們并不是想要從中“分一杯羹”,而是因為農產品的銷售量越高,銷售業績越好,越能夠帶動當地發展,可以讓老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暢。曾經,有西部省份縣委書記到首都北京去吆喝“不知火”等新品種水果,一句“吃了不知火不上火”讓當地老百姓賴以生計的普通水果成為了可以刨出“金子”的水果。正是各地方政府官員的統籌謀劃、統一包裝、宣傳策劃,讓農產品更具有附加值,讓農民的辛苦勞作更具有價值。如果僅靠老百姓的單打獨斗,靠著自產自銷,很難將農產品做成品牌,很難讓老百姓真正依靠這些土特產走上致富路。
官員吆喝土特產,實際上是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正是這些基層官員的吆喝聲,讓我們看到了為人民群眾致富謀出路的誠意。這種吆喝可以轉化為發展的強大動力,吆喝聲正是干群關系的甜蜜之處。
(作者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