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資本進村應給農民更多“+”號

[ 作者:田小典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09 錄入:吳玲香 ]

經歷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一波波沖擊,鄉村空心化、老齡化、邊緣化的社會焦慮日益深重。然而,山重水復,又見柳暗花明。當下有多路資本在高層決策的引領和市場需求的激勵下,跋山涉水紛紛進村,安營扎寨創業創新,在廣袤的原野上生發出萬千氣象。(半月談 11月8日)

隨著城鄉融合速度的不斷加快,曾經靜謐的鄉村,仿佛變得越來越喧囂。我們發現,在歷史的變革中沉沉浮浮、閱盡滄桑的鄉村,在新一輪大發展、大繁榮中,又迎來了“新生”。如今,鄉村敞開門戶,期盼著鄉土中國的再一次繁榮與復興。“資本進村”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一股潮流。不過,在筆者看來,無論來者是何人,無論秉持著怎樣的夢想,都應該給予農民更多的“+”號。

工商資本進村、文化資本進村、家庭資本進村,那些大企業揮師轉向,到廣大農村開發各類特色小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文化人看上了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投身于鄉村旅游發展;湖北武漢更是開全國先河,市政府牽頭頒布“市民下鄉”的紅頭文件,給出了“黃金二十條”優惠政策,鼓勵城市人投身農村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種種跡象表明,鄉村的資源正在逐步轉化為資本,鄉村成為了一些有識之士的投資熱土。

隨著“資本進村”這股潮流的愈演愈烈,我們仿佛清晰地聽見了鄉村復興的腳步聲。但是,不論“資本進村”如何加速推進,都不能忽視農民的話語權,都應該以保障農民利益為重要價值判斷。對于農民而言,世代堅守的鄉土,雖然在日益變革的時代中,日漸式微,在自己手上無法發揮出最大價值,但是,那仍然是賴以生存的土地。無論身在何處,都有一個依靠,都知曉遠在家鄉,還有自己的棲身之所,這就是黨承諾“土地承包期限再延長30年”的現實意義,這是農民心中的一顆“定心丸”。

而今,“資本進村”,在加速農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必將促進村莊修復自然形態文化肌理,進而改變農民生活風貌,而且也會讓鄉村治理格局不斷轉型。期待在“互聯網+”“資本+”“旅游+”、“生態+”等新模式的帶動下,廣大農民能夠獲得更多“+”號,能夠切實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中學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重口AV在线免费观看 | 尤物网亚洲综合在线看黄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免费va国产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