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我們的思維中,美國農業被視為高效率高科技的典范,“美國農民一人種地3000畝”、“一個美國農民產糧150噸可以養活200個美國人”,諸如此類,令人嘆服膜拜。
但其實,如果對美國農業有深入的了解,你就會明白,這一切只是美麗的誤會。好農場程存旺博士推薦您看看今天的文章,我們就揭開美國農業的面紗,看一看你不了解的真實的美國農業。
美國農業光環
人均耕地畝數高得驚人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中國2012年第一產業就業人員2.58億人,耕種了約18億畝耕地(播種面積24.51億畝),人均耕種約7畝耕地。
而2009年美國農業從業人口(farmers)為205.6萬人,約有190萬個農場,土地面積為29.7億畝(扣除休耕面積),平均每個農場土地面積為1563畝,平均每個農場只有1.08人進行生產和經營,每個農業從業人口平均耕地面積高達1445畝。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2007年統計數據:
中國18億畝耕地生產了3864.48億美元農業產值(畝均農業產值214.7美元/畝),農業從業人口2.58億人(人均農業產值0.15萬美元/人);
美國29.7億畝耕地生產了1846.99億美元農業產值(62.2美元/畝),農業從業人口205.6萬人(8.98萬美元/人):
如果不考慮土地生產率,只考慮勞動生產率,每個農業從業人口高達9萬美元的產值毫無疑問是令人驚艷、傲視群雄的!這也是“美國農業當然是高科技、高收益、高效率農業的典范”的基礎。
漂亮的數據背后
只是一場華麗的文字游戲
出于對美國農業的認可,我們似乎看到了規模化所帶來的光環,前幾年大肆搞規模農業,我還聽到有人斷言說,中國需要4000萬農民就夠了。然而美國式農場真的適合中國嗎?
我們來揭開美國農業的面紗,看到真實的美國農業。從中找到適合我們中國的農業發展之路。
2009年美國農業從業人口(farmers)為205.6萬人,約有190萬個農場,土地面積為29.7億畝(扣除休耕面積),平均每個農場土地面積為1563畝,平均每個農場只有1.08人進行生產和經營,每個農業從業人口平均耕地面積高達1445畝。
看著很牛叉吧,羨慕吧,可是大家被欺騙了,這個farmers是農場主的意思,不是真實意義的農民,下面還需要雇工的,長工、短工什么的。
美國家庭農場平均土地面積在1500畝以上,而且,尤其是以水果、煙草、蔬菜為代表的各種經濟作物的育苗、移栽、采收等環節要求精細管理,在高度智能化農業機械問世之前,依然需要大量季節性勞工。
農場工人的數量,粗略估計加州就超過60萬人(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33萬人),全美有210(勞工統計局數據)~500(研究人員抽樣估計數據)萬人。
根據美國勞工部1995年的一項抽樣調查,美國的農場工人70%出生于美國本土之外,1/3以上是非法勞工,童工現象也很嚴重,大概有8%的17歲以下的童工。
美國因從事農業工作而死亡的人口中有20%是兒童。同時,非法勞工的收入水平遠遠低于美國法定的最低工資,而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美國這種農業模式的運行才得以維持。
居然有這么多是童工,說好的人權呢?騙子!
農業五高模式
地力日衰不可持續
褪去“勞動生產率”這個光環后重新審視,才發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風險、高補貼的美國農業問題嚴重,正緊隨美國走上這條路的中國農業也須盡早改弦易轍。
首先,高消耗。美國農業是世界上耗能最高的農業,美國每年生產的3億噸糧食,須消耗石油6000~7000萬噸、鋼鐵約800萬噸、化肥(折純)約4000萬噸,廣義農藥(原藥)100萬噸以上。
如果世界各國都采用美國農業生產方式,那么占全球目前消耗量50%的汽油要用來生產食物,全球的石油儲備在15年內就要告罄。
其次,高污染。美國農業過分依賴化肥和農藥,導致了土壤惡化和環境污染。美國31個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問題,衣阿華州大泉盆地在1958—1983年的25年間,地下水中的硝酸鹽濃度增加了3倍。
美國中西部一帶農田的表土,早年深達1.8米,是世界上罕有的肥沃土壤,目前表土只剩下0.2米。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今天的中國并更為嚴重:由于土壤有機質的減少和土地生態系統的退化,農民必須使用更多的化肥、農藥才能維持同樣的產量,再加上化肥和農藥價格在過去十幾年里平均每年上漲10%以上,使得農民要不斷增加投入才能保持同等收入,這其實也是近年三農問題的原因之一。
人家美國有休耕,我們中國就那么點土地,禍害不起啊。
再次,高風險。產業化大農業帶來的大規模單一化的種植,也使得一些病蟲害的大規模爆發即使在農藥的施用下也無法控制。1970年美國玉米因斑病菌大流行,15%的玉米產區顆粒無收,減產1650萬噸。
究其原因,傳統農業使用眾多的本地品種,而現代農業片面追求高產,一個品種種植面積占全美85%以上,但該品種容易受玉米斑病菌T小種的感染,最終導致了不可控制的病害爆發。在作物和家畜方面都是如此。
由于新品種的單一性和工業產業鏈的連續性,一旦受到病原體的危害,災難將可能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在孟山都、先鋒等巨無霸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種子(含親本)、農業化學品市場占據半壁江山的今天。
所以,20世紀中葉以后,一系列危害食品安全的食品污染事件接連發生,瘋牛病、惡性大腸桿菌和二惡英污染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
最后,高補貼。美國對農業實行高額補貼,2001年,美國對農業各種形式的直接間接補貼總額是953億美元,進入農場主口袋的占農場農業總收入的11%,占農場農業凈收入的42%,平均每個農戶每年能從政府那里得到1萬多美元補貼。
這種高補貼政策和低價糧食傾銷的后果就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收入下降,農業再生產和提高能力大為削弱,最終引發農業生產和糧價動蕩,甚至政局動蕩。
美國農業實質上是資本、技術和能源密集型農業,即采用現代化的設施及農業機械裝備,依賴大量地投入化學肥料、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用高投入換取高產出。
這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作為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結合的農業本性,不可避免地造成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病蟲害持抗性增加、品種資源單一化等一系列問題。
尤其嚴重的是能量的“投入產出比”隨著投入的增加反而下降。
這種農業模式陷入了經濟和生態的雙重困境:資本替代土地的結果是大量的能源消耗、巨額投入和沉重的財政負擔,并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災難;資本替代勞動力的結果是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導致了失業、貧困和兩極分化。
這種所謂的現代農業,如果沒有大量化石能源的支持,是完全玩不轉的,所以注定是不可持續的,是不值得中國農業效仿的。
切勿盲從美國
需找到我們自己的優勢
中國人多地少錢少,勞動力才是真正的優勢。
中國人多地少錢少的現狀決定了中國必須盡可能地精耕細作,在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中更重視前者。說白了,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盡可能提高產量,多安置人口。
現在國家種種方式表明城鎮化進程加速,這是好事,不過考慮到客觀因素,責任重大,我國現有農村人口近7億,以每年2000萬人的城市化進程,考慮到農村人口增長高于全國平均的情況,在30年以后也仍然有1~2億農村人口。
中國農業人口眾多,要考慮如何在土地上更多地安置農民,而不是把農民趕向城里,這樣一來,會給社會保障體系帶來巨大壓力,如果處理不好,將會產生動蕩局面。
而集約化經營,讓土地產出更高的效益,就需要國家配備農技推廣體系,而中國現在面臨的是農技推廣體系不全的局面,根本無法發揮引領作用。
中國農業的現狀就是沒有美式的高勞動生產率卻有美式的高消耗。
而嚴重缺乏資金的個體農戶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引導根本無法通過密集、深化的勞動投入和資金技術投入實現集約化農業。
國家之前對于農業的各種補貼,這些錢都沒有花在刀刃上,只是延續了原來錯誤農業的茍延殘喘。
一切農業產業發展升級的構想都必須以此為前提,否則就是空談!
2018年1月22日,在剛剛舉行的中國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中,國家糧食局局長張務鋒透露,今年將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繼續穩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
這回糧食改革力度很大,希望能讓我們見到中國農業美好的那一天。
我們不能光顧著想象端坐在拖拉機里的美國農場主獨自就能料理他的千畝土地,就忘了這個大農場的運作其實還依賴著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我們不能光盯著它的高產出,就忘了這種模式給土地和國民健康帶來的沉痛創傷。
美國農業的先進,只是它的精致畫皮。我們對美國農業神話的膜拜該歇息啦!美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風險、高補貼的農業之路,一定不是適合我們的,我們必須走適合自己發展的特色農業之路。
關于美國農業的現狀以及中國農業的出路,您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歡迎來評論區和我們一起探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好農場(微信公眾號)2018-02-0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