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5年里,累計減貧6800多萬人,消除絕對貧困人口2/3以上,創造了中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對于今年的脫貧工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精準脫貧力度,2018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新華網 3月15日)
貧困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實現問題,它的存在有著歷史與現實的雙重原因。因而,貧困具有一個歷史性的范疇。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新的顯著進展。在脫貧攻堅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提出再減貧1000萬!“您”準備好了嗎?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痹凇霸贉p貧1000萬”目標中,深度貧困地區、易地搬遷、因病返貧成為三大“硬骨頭”。誠然,隨著幾年來脫貧工作的日漸深入,現在剩下的貧困人口,區域性、綜合性、復雜性疊加,致貧原因各不相同,以往“一招管用”的辦法已難奏效。那么首先擺在地方政府和扶貧干部面前的是,如何分類扶持,下更大力氣,打攻堅戰?又特別是中央確定的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如何加強監測監控,對發現工作不到位或有可能完不成任務如何采取措施,確保脫貧不留“死角”?
直面問題是勇氣,解決問題是水平?!耙环剿琉B不起一方人”,無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當然,易地搬遷不失為解決問題辦法之一??蓡栴}是,搬遷并非一“搬”了之。正如劉永富所言:“現在的關鍵問題就是搬遷以后,要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比绻麤]有后續產業,換個地方不代表脫貧,只有換了地方,而且配有了產業,通過自己的勞動有穩定的收入,才能叫脫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實則需要易地扶貧搬遷同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特別是產業扶貧緊密結合在一起,需要地方政府和貧困戶共同努力。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是對因病致貧的真實寫照。因病致貧,也成為脫貧攻堅一大障礙。不能再讓一場病就把一個家給掏空了,織牢織密醫療保障網、健康扶貧正當其時。健康就是生產力。為此,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制度之力為貧困群眾托底,補上貧困地區的醫療服務短板,用健康扶貧根治“因病致貧”,給因病致貧者“卸包袱”,讓貧困戶群眾擁有健康的身體,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泵撠毠詰鸬臎_鋒號已經吹響,再減貧1000萬!是壓力亦是動力。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時間緊、任務重,向貧困發起總攻,“您”真的準備好了嗎?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