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采完春茶后,夏秋茶價格低,采下來不劃算,古茶樹基本上就閑置了。今年起,鎮寧縣金瀑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與茶農簽訂收購協議,按照每斤6元的價格收購古茶樹粗老茶青用于加工生態黑茶。現在有了生態黑茶產業,古茶樹上的夏秋茶和粗老茶青都可以利用起來。(新華社4月16日)
貴州鎮寧古茶樹為何能煥發新活力,就是因為當地在實施脫貧攻堅中,引進企業+農戶的方式實現了產品的加工升級,在滿足市場消費者需要的同時,帶動了群眾的增收,促進了群眾保護古茶樹的積極性。其原因就是延伸了產業鏈條。
發展脫貧產業要立足當地實際。很多扶貧干部在如何發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產業上,可謂絞盡腦汁,但效果始終不理想,就其原因就是照抄照搬外地經驗,盲目引進新產業,要么因缺乏技術支撐出現水土不服,要么未對接市場需求出現滯銷,而且削弱了傳統產業發展的根基。鎮寧等地發展扶貧產業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扶貧產業要立足貧困地區的實際,在傳統產業中挖掘優勢產業進行連片培育,引進企業加工包裝,在線上線下對接市場中打開銷路,實現地增產、人增收的目標,調動了群眾致富的激情。
發展脫貧產業關鍵在延伸產業鏈條。貧困地區的群眾在千百年來從事傳統產業中,煉就了過硬的種養殖技術,雖然產品生態、質量好,但在零星的市場銷售中難以形成拳頭效應,故而增產不增收。因而扶貧干部要深挖有發展潛力的傳統產業,依靠龍頭企業的技術和科技支撐,加強農產品的開發包裝,培育地域品牌優勢打開市場銷路。同時發揮支部的引領作用,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培育自己的經紀人,對接大中城市的市場從而撬開銷路,打好生態品牌,促進產業的進一步做大,在拓寬群眾增收路徑中,為集體經濟聚財,為群眾發展壯大傳統產業聚力。
脫貧攻堅進入深水區,要啃下深度貧困地區這塊硬骨頭,需要各級扶貧干部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落實“20字”方略中,把發展傳統優勢產業和培育群眾致富的新興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出臺農業招商的優惠政策,引進龍頭企業加大對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產品的開發力度,在對接市場中延伸產業鏈條,在拓寬群眾增收路徑中,把扶貧與持志、持智結合起來,才能提升群眾的致富內力,共同譜寫建設小康社會的輝煌篇章。
(作者地址:鹽亭縣茶亭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