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花垣縣十八洞村視察時提出了精準扶貧,之后,他對精準扶貧進行進一步細化完善,提出了“四個切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使精準扶貧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歸根結底都是要達到精準脫貧目的。解決貧困的核心是產業發展,必須以產業帶動貧困戶,在產業選擇、能人帶動和平臺建設上做到“三精”,達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的。
產業選擇“精”。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比、“物”盡其用。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要利用好獨有的礦產資源,合理規劃,合理開發;在土地資源較好,適合發展大農業的貧困地區,選擇有自身特色的產業,注重產業效益性和帶動性,做好長、中、短相結合,結合實際,發展“一村一品”或者“一鄉一品”;在旅游資源豐富的貧困地區,結合實際發展旅游業及其附帶的第三產業,引進成熟的旅游開發企業或者管理團隊進行管理,政府部門做好服務引導,以市場為導向,做好旅游資源開發,以旅游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
能人帶動“精”。要做好能人選擇,以品質優先,要把好選人關;要做好能人培養,以綜合能力為主,不僅對能人進行技能培訓,還要對其管理等能力進行培訓;要調動能人的積極性,以互利共贏為目的。按照“資金跟著扶貧對象走、扶貧對象跟著能人走、能人和扶貧對象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產業扶貧思路,充分調動能人的積極性,利用好“能人”的現有的技術、市場、管理等資源,按實際分別確定能人幫扶貧困戶的方式,達到共贏的目的。
平臺建設“精”。產業建設平臺搭建要精。政府部門要“搭臺”,做好農業產業園建設,實現在每個貧困縣有一個上規模的農業產業園,有條件的鄉鎮、村也可以建立小產業園;精準搭建金融平臺。政府搭建擔保平臺,做好服務管理,以政府擔保的形式,帶動企業發展大產業。貧困戶則可以通過金融部門的評級授信,向金融部門申請金融產業扶貧小額貸款,解決發展生產“缺資金”的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西 團結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