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互聯網+”進農村要防止水土不服

[ 作者:侯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4-25 錄入:吳玲香 ]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全國掀起了各領域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的熱潮,互聯網+餐飲行業、互聯網+零售業、互聯網+媒體廣告業、互聯網+農商業……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入發展,又縮小到“互聯網+創業”、“互聯網+政務”、“互聯網+交通”、“互聯網+扶貧”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具體領域,這些“互聯網+”的建設范圍也從城市向農村基層覆蓋。

這些新技術、新思維、新模式的建設進農村,為農村基層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有效帶動農村區域經濟發展。但我國城鄉發展差距過大,即使同為農村,沿海農村的發展大多快于內地農村,更不用說社區和貧困村之間的差距了,很多地方建設發展“互聯網+”的過程中,基本采取“一以貫之”的方式,無論是村或是社區,同標準、同方式、同任務量。這對于發展較快的社區不僅創新了工作方式,同時也減輕了工作負擔。比如:“互聯網+政務”,使很多事項在網上辦理,讓“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成為可能,極大方便了群眾,獲得無數點贊。而比較偏遠的貧困村則不然,非但沒有減輕工作量,反而讓基層工作者不堪重負。比如:近段時期推行的“互聯網+扶貧”,總的來看,這個平臺確實是反映了社會的進步,是件好事,可讓貧困戶成為用戶那就煞費苦心了。本來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較弱,對于處在偏遠山頭的村子,經常出現:刮一陣風信號就消失了的現象,而且眾多貧困戶基本都是使用“老人機”,這就讓“互聯網+”的優勢全無。若是一些地方層層加碼,一級一級提指標,村、社區,平分任務量,那么對于貧困村來說,這種新方式、新技術會在當地“水土不服”,不僅難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百姓也難以享受“互聯網+”的紅利。

“互聯網+”行動是大勢所趨,作為基層工作者,要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學習,更新知識儲備,當好宣傳員,不斷加深群眾對“互聯網+”的印象,待時機成熟,自然能讓群眾享受到“互聯網+”的便利。作為政府首先應該區別對待發展不均衡的村、社區,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制定考評管理辦法;其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興則中國興,對基礎設施薄弱的貧困地區優先扶持,提高道路、管網、網絡等設施建設,為今后更多的“互聯網+”建設奠定基礎;然后,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加強支農隊伍建設,制定人才選聘機制,挑選一批在得住、留得下的優秀大學生村官和致富帶頭人支援貧困地區建設,促進“互聯網+”在貧困地區發芽、生長;最后,完善工作機制。把“互聯網+”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落實,明確目標任務、注重工作實效,細化考核方案,以靈活、大膽、創新的工作方式確保“互聯網+”在農村健康發展。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農村要想乘“互聯網+”的東風發展經濟,享受紅利,必須克服當地的“水土不服”。唯有政府正確引導,群眾轉變觀念,積極參與,才能使“互聯網+”本土化,造福群眾。

(作者系云南省玉溪市易門縣綠汁鎮臘品村大學生村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 一级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香蕉网伊在线中文字青青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