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海省紀委監(jiān)委公開曝光4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人大原副主任謝軍截留套取侵占扶貧資金等問題。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謝軍在擔任剛察縣吉爾孟鄉(xiāng)黨委書記期間,截留、套取扶貧及涉農領域專項資金940余萬元,侵吞扶貧專項資金80.4萬元。(6月3日 中紀委網站)
這些年,在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的行動中,大量資金涌向農村,使我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產業(yè)如雨后春筍,貧困人口直線減少。近三年,全國年均脫貧人數均超過了1千萬,足以印證明顯的成效。然而,脫貧領域也成為貪腐的“重災區(qū)”,透支了脫貧的成效,也敗壞了干部作風,令人民群眾十分不滿。
從案例中至少能發(fā)現(xiàn)兩個明顯問題:一是近些年國家對涉農領域的補貼力度相當大。一個鄉(xiāng)鎮(zhèn),僅僅三年時間,被鄉(xiāng)黨委書記套取的專項資金多達940萬,加上未套取的,這筆錢絕非少數,足以證明國家對農村的重視,全心全力脫貧攻堅的良苦用心。二是截留、套取行為已成為典型的涉農領域腐敗。“雁過拔毛”、騙取冒領是涉農領域的“重災區(qū)”,主要還是干部的權力在任性,必須嚴厲查處。
盡管上級三令五申,各地也在明查暗訪,在執(zhí)紀方面拿出了零容忍態(tài)度,沒有誰是局外人,按理說,廣大黨員干部應該及時收斂收手。可是,仍有個別基層干部視為耳邊風,心存僥幸,總認為紀委離自己很遠,再查也查不到自己身上,抱著“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想方設法將專項資金撈進自己的口袋。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主要還是個別地方廉政教育流于形式,對黨員干部的教育過于單一機械,未形成思想上的共鳴。因而,盡管教育監(jiān)督越來越多,但干部心中的廉政之弦,還是繃不緊,像彈簧一樣,松一松就反彈。
要讓扶貧領域成為一片“凈土”,除了繼續(xù)加大扶貧領域貪腐的查處力度,打破更多人的違規(guī)僥幸,更要在日常教育方面下功夫,尤其要注重方式方法,讓黨性修養(yǎng)內化于心,形成思想上的拒腐自覺,遠離貪腐的旋渦。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鹽亭縣司法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