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以來,我國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隨著扶貧脫貧步入攻堅期,難度大且任務艱巨,中央、省、市和縣先后密集出臺了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相關文件、意見和措施,吹響了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沖鋒號,切實為基層減負。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基層干部任務重、壓力大, 卻又被形式主義問題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增加了不小負擔。以前我們經常抱怨“開不完的會議,不是在開會, 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填不完的表格、今天填完這個表明天又來另外一個表,有時一些數字反反復復填多次”“迎不完的檢查,有時候村里一天來兩三撥檢查組”,究其實質就是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有種身受其苦、身陷其中”之無奈。
一、基層現狀
之前工作中存在著“三多一急”:組織會議多、制發文件多、迎接檢查多、工作任務急。現在切實精簡了會議文件和填表報數,村填表報數、收文數量大幅減少、會議頻次由一周一兩次變為每月一兩次左右,督查檢查都大幅減少。
以前有些考核不看實際工作成效,只重視迎檢資料,以資料多寡、“痕跡”是否明顯來定績效、排座次,扶貧工作隊和村組干部放棄休息時間,找資料、補臺賬、挖空心思編數字,加班加點熬夜。現在的考核都是要求逐村逐戶入戶調查,看是否幫助貧困戶解決了具體問題和困難,貧困戶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有沒有落實和解決。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等也與貧困戶脫貧緊密結合起來,讓貧困戶受益,讓貧困戶認可。
以前一天之內有多個單位、部門過來檢查,各個部門間的工作很多具有重復性,彼此之間卻不共享互通,只是讓基層干部去跑腿,不僅增添了他們的壓力,也讓貧困戶有時很厭煩。每個部門都要去一次村里,使得一些考評成了走過場,現在是以日常工作評價和合理認定考核結果相結合的方式,科學設定考核體系,各部門成立聯合檢查組一次考評就可以了。
以前來督導督查的人比抓落實的人還多,問責濫用,不單是處分扶貧干部,派出單位年終考核也都要受到很大影響;除了日常的無數檢查, 還有督查、暗訪應接不暇, 導致在基層基本都在應付檢查,而現在督導督查也都大幅減少了。
以前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 干部跟貧困戶還沒聊上幾句, 就先忙著拍照合影發到單位群;微信工作群變成了圖片群;上級督查要看開沒開會、布沒布置、研沒研究、有沒有會議記錄, 過度要求過程留痕。很多考核只看痕跡,一檢查就翻材料,村里每張貼公告,都要先拍張照片。留痕本該是倒逼開展工作的手段,反而成了怕被問責的自我保護手段。宣傳、培訓、教育類工作是處處留痕的重災區。現在考核人員能夠真正花時間、沉下身以四不兩直的方式去檢查基層工作實效,基層干部也無需在‘留痕’上勞心費神了。
二、存在的問題
基層負擔過重的癥狀在下面,但根子在上面。如果上級各部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 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 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積極回應基層關切, 堅決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 切實把基層干部從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從提供材料的忙亂中解放出來,從而實打實地為基層松綁減負。
三.對策和建議
為基層減負, 領導帶頭是關鍵。種種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 危害暴露在下面, 而源頭來自于上面。上面不擔當盡責, 就會把責任推給下面;上面搞官僚主義, 下面就會出現形式主義, 基層負擔就會源源不斷產生。
1.讓工作更加人性化, 如少一些周五下午安排工作、周一上午要結果, 節前最后一天安排工作、節后第一天要結果。
2.整合市縣各單位信息資源, 建立大數據中心, 打通部門壁壘, 建立數據查詢機制。
3.會議能合并的合并,注明會議結束時間和部門發言時長, 講話發言直奔主題。微信群等信息化負擔也要重視, 加以限制, 嚴禁過度留痕。
3.時刻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合格與否的標準。
4.檢查考核應多看工作效果、方法、手段及過程, 少看或不看紙質材料、臺賬。
5.檢查工作看實效, 不要在檔案美觀程度上抓,比如一戶一檔和扶貧手冊填寫稍微涂改其實很正常,一成不染反而顯得很假。同時有時貧困戶少簽或者漏簽了一個名字而追責確實有點矯枉過正,而是應該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評議扶貧干部或是幫扶責任人工作實績的標準。
6.少一些排名考核, 多一些群眾意見。少一些臺賬資料, 多一些實地感受。少一些單兵督查, 多一些綜合督查。
7.多給基層一些發聲的機會, 多用鼓勵的方式減輕基層同志精神上的壓力。
8.為干事者撐腰要抓落實, 容錯機制很有必要。
作者系資興市財政局駐村幫扶工作隊 曾天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