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留壩縣長馬宏偉和年輕人在探討一個話題:焦慮。“年輕人焦慮工作,參加工作了焦慮房子,成家了還要焦慮能不能見上面,能不能和諧,有了小孩了焦慮在哪兒上學,上了學了焦慮早送晚接,他是不是安全成長等等”。(6月22日 新浪網)
貧困地區干部的焦慮來自何方?一是要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沒有核心優勢產業;二是要管理地方經濟社會事務,沒有高素質復合人才;三是贍養父母、撫養子女和陪同配偶,時間從哪里來。
發展核心優勢產業談何容易?貧困地區之所以叫貧困地區,就是因為沒有產業經濟支撐,從而經濟發展落后。一方面,經濟發展滯后是由于沒有高附加值的核心產業,進而地方財力沒有保障,地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和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環境發展相對滯后;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滯后、無產業聚集優勢,又導致引進和發展現代產業難上加難。再加上,現在環境保護和督查力度加大,再想企圖依靠以犧牲自然資源和環境而承接發達地區污染產業模式基本不可能實現。
馬縣長感嘆,貧困地區的人才流失快。那么,為什么貧困地區考錄的年輕機關干部流失快?從年輕干部看,發達地區考生相對貧困地區考生,在招錄考試競爭中有比較優勢,為了先具備編制身份而報考貧困地區;從貧困地區單位看,貧困地區由于經濟社會發展落后,為年輕干部提供的工作環境、經濟待遇和成長空間相對滯后,年輕干部當然希望逃離貧困基層;從發達地區單位看,由于年輕干部在貧困地區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表現更容易判斷,相對從社會新招錄的干部而從貧困地區選調干部,既節約了培養成本,又更能選拔實干人才。如此循環,貧困地區就成為了發達地區培養干部的溫床。除此之外,少數發達地方的官二代們報考貧困地區崗位,本身就是為了入編,之后在通過關系運作調動回發達地方。
“郡縣治、天下安。”在人手不足的條件下,為了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公共領域協調發展,貧困地區的干部只能犧牲家庭幸福,在其位謀其職,認真苦干實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