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要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把現代特色農業這篇文章做好”。(10-10 新華網)
在推進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展起來的一批的特色產業基地,在帶動農村群眾致富增收中走到了十字路口時,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特色農業的論述,為做大現代特色農業指明了方向。
特色農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在實施脫貧攻堅中,扶貧干部把黨的扶貧政策與貧困地區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依托群眾的智慧,發展一批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并圍繞基地發展鄉村旅游,在做大品牌中有效滿足了社會群眾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走活了現代特色農業經營的路子,帶動了農村群眾脫貧致富。但是特色農業在發展壯大中遇到了技術資金和市場的瓶頸,考驗著扶貧干部和農村群眾的智慧。
總書記的指示為黨員干部加油鼓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立足資源優勢,又要把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融為一體,更要把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培養造就新型農民相結合,做好特色農業大文章。要認真學習理會總書記的指示,不斷創新發展機制,正視特色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標問題彌補短板,落實國家各項扶持政策,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發展大文章,構建群眾持續增收的路子。
發揮農業經營主體示范效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撬動特色農業節約規模化發展的載體,既要總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成功經驗,又要出臺優惠政策筑巢引鳳,吸引更多在外成功人士加入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行列,在立足農村自然資源,深耕傳統農業這塊熱土,不斷延伸特色農業鏈條,在做優品牌、暢銷市場銷路上下功夫,以增收致富的實效,調動群眾種養殖的積極性,助力鄉村旅游、庭園經濟發展和新型農民的培育。
特色農業具有持久活力。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是現代人們生活的追求,而綠色生態的農村土特產品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因而發展特色農業要深耕傳統農業為塊熱土,在規模培育新型增收支柱中做好土字文章,從源頭上把控質量,做靚品牌,打通市場銷路,帶動鄉村旅游和庭園經濟的快速發展,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發展特色農業要綜合施策。特色農業的發展既受到資金、技術瓶頸的制約,又受到氣候、市場的限制。要以“一個基地一套服務”的個性要求,以科技為先導,解決好用地、資金、技術等問題,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培育新型農民相結合;又要在申請地域名牌商標中,暢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方能做好現代特色農業大文章。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