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論打好“六個攻堅戰”建設“美麗四平幸福家園”
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更是當前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對于國民經濟基本單元的縣域來說,既有新機遇,也面臨著新挑戰。必須把縣域經濟發展作為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圍繞農業立市,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爭做現代農業排頭兵,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促進縣域經濟突破,要著力構建“三大體系”,按照“有中生新、無中生有”要求,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培育壯大優勢產業,謀劃生成新興產業,逐步形成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體系。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去年全市糧食總產約150億斤,要充分挖掘糧食單產潛力,引導農民優化調整種植結構,形成特色產業格局,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做長產業鏈條,提高農業整體競爭力。同時,要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建立科技創新團隊,大力發展“專家農業”,為現代農業生產提供人才支撐。要加快農業信息化創新與應用,建立生產大數據平臺,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促進縣域經濟突破,要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要堅持規劃先行,注重鄉土味道和民族風情,注重補農村的短板、揚農村的長處,努力建設美麗鄉村和農民幸福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這樣強調。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工程,合理規劃布局,鼓勵發展農村新型社區。強化產業支撐,推動新農村建設與產業園區、現代農業協調發展,方便農民就地創就業。還要大力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和集中商貿物流業建設,規劃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建設高標準的美麗鄉村,切實改變農村人居環境。
促進縣域經濟突破,要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改革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促進縣域經濟突破,必須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充分激發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穩步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分類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
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等多種融資模式,逐步推廣“糧食銀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健全農村基層民主管理制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村社會文明水平。
促進縣域經濟突破,要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要通過多種途徑著力構建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機制。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不斷提高非糧產業占農業增加值比重。鼓勵和支持發展農村電商,引入更多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入駐鄉鎮,打造農業B2B產業鏈,拓寬銷售渠道,帶動農民增收。同時,還要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落實好國家相關補貼,切實保障農民土地、住房、集體資產分配等財產權力。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迫切需要各地各部門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共同凝聚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放大特色產業的支撐作用、政策扶持的推動作用、節點城鎮的引領作用、機制創新的保障作用,打好縣域突破攻堅戰,促進縣域實力提檔晉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四平日報2016年2月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