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豫東農村長期生活,這里想說說這邊農村青年的相親。
每到春節前,農村青年便陸續返鄉。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家中的父母必然為自己孩子的婚事著急。如果到適婚年齡還沒定親,再加上春節期間七大姑八大姨等各種親戚鄰居好友的追問,青年們都不知如何回答才能應付,所以他們必須聽從家人的安排相親——這僅僅才是他們組建新的家庭的開始。
前幾年,“農村青年”這個概念,是指那些高中學習結束后未能進入大學深造的青年,或是沒有受過學校教育的青年一代,需要在村里相親。不過,隨著高等教育擴招,近兩年來,豫東地區一些高職高專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甚至一些在校大學生,春節返鄉時,家里人就為他們安排相親。
一個原因是,父母認為,兒女成家立業,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再一個原因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重男輕女現象比較嚴重,導致現在農村男孩多、女孩少,女孩成為香餑餑。對那些未畢業的大學生的家長來說,提前為自己孩子在家定親,可以先占著一個,要不然,等大學畢業后,農村同齡女孩更少,對他們來說,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不論在外務工的農村男女青年,還是在校大學生,春節時都會回到自己家鄉。因此,春節前后是相親最佳時機。
農村還是農村。在熟人社會的農村生活中,農村青年相親,還是靠親戚朋友關系,或是媒婆來牽線。由于親戚朋友在介紹男女雙方認識過程中,通常會礙于情面,進而缺乏成功牽線的經驗,因此,媒婆最吃香,也成為農村婚姻市場中的新興職業。農村的小道大街,只要有單身男女青年家庭的地方,總有媒婆的身影。
現在,不像人們印象中那樣,女性才能給男女青年牽線搭鵲橋。“媒婆”不一定是老太婆,一些鄉村中歲數較大的老大爺或退休干部,利用自身在村中的威望,為返鄉青年介紹對象,成功牽線搭橋的成功幾率極高。隨著新媒體發展,媒婆與媒婆之間,也互相電話聯系,誰認識哪個村的男孩女孩,都詳細記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中,大致會記錄男女雙方兄弟姊妹幾個、父母是否健在、職業是什么,等等信息。傳統習俗中,媒婆介紹成功一對,男孩家中要給煙酒、雞、魚、糕點、花生瓜子及其他東西,另外每個媒婆最低500元費用。在當地還有“成不成三兩瓶(酒),中不中泡兩盅(酒)”的說法,所以媒人在當地很受歡迎。一般情況下,一段成功姻緣要經過三四個媒婆在中間撮合。
春節前回家過年,是相親的好時候。無論青年是否返鄉,媒婆都會找上門問父母,小孩何時回來,等回來后,父母都會囑咐自己孩子,買幾套像樣的服飾,理理發,把自己打扮得帥氣一點。男方父母有時也會主動聯系媒婆。媒婆帶著男孩,開始相親第一步:看小孩(女方家人看男孩,俗稱看小孩)。大部分農村人還是比較傳統保守,孩子在外出打工前,會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在外談戀愛——他們覺得外地女孩不可靠。
前幾年,鄰村王二成在外打工,認識湖南一女孩,兩人相知相戀,有了愛情結晶,父母也只好為他們辛辛苦苦舉辦婚禮。但孩子剛出生,新娶的媳婦就聯系不上,父母無奈,只好扛起養活嬰兒的重任,成了自己孩子的“后媽后爹”。媳婦跑了,兒子再結婚就是二婚。在農村,無論長相好還是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優越,只要是二婚,都會受到女方歧視。因此,這兩年來男孩外出,父母最不放心的,就是千萬不要找外地的對象。
男方在媒人帶領下去相親,1990年代,騎摩托車就是比較時髦的。現在經濟物質條件提高了,一般男孩開著家庭轎車拉著媒婆去女方家和女孩見面。見面地點一般都在女孩家,剛下車,男孩就要掏出提前準備好的香煙,前幾年男孩掏十元一盒的香煙就算好的,現在一般是二十元左右一盒的,不然女方家人或鄰居都會說男方小氣、摳。進了女方家,不論見了男的女的、會不會抽煙,都要讓煙,嘴還要甜。這樣,大家對男方有好感了,才會對男方美言說盡。男方在女方屋內,也會被女方家人問各式各樣的問題,這也是女方了解男方家庭的一種方式。一般情況下,女方會通過親戚鄰居或認識的人,提前打聽一下男方家庭情況。奇怪的是,也有女方家人的問題是刁難男方的。盡管如此,女方家人也不會讓男方見女孩。
男孩和媒婆走后,女方家人之間會商量,或聽聽鄰居意見。如果大家對男孩都有好感,女方家人會和媒婆聯系。有的男方家庭追的比較緊,媒婆就會跑到女方家中問問情況,聽到女方家人言語中有對男孩不滿意的地方,媒婆會好言相勸,女方家人若就此對男方滿意,那就開始相親第二步:相院落(女方看男方結婚時的房子)。
相院落就是由女方定好日子,然后媒婆告訴男方家人,把將來結婚居住的地方讓女方家人看看,一般他們會看男孩蓋好的房子院落大不大,出路是否暢通等。女方家人來時,是由媒婆帶著,男方與女方家人是不能見面的,男方家人在家等著消息就行。
女方對男方家庭沒意見后,女方會通過媒人通知男方定日子,進行相親第三步:見面(男孩與女孩見面)。男孩的父母,嬸子、嫂子(一般女的去,男的不允許去)一起到女方家中,此時的女方家人已經在家準備好,男方家人到女方家門口時,看男孩的人更多,有的年長一點的還會調戲一下男孩,沒見過世面的男孩經不住幾句話就會被女孩鄰居說得臉紅。等男孩到女方屋子里,這時男孩才有機會看到女孩,女孩父母會讓男孩和女孩到另一個房間聊聊天,若男孩提出要走,女方家人會感覺男孩對自己的女兒不中意,男孩對女孩有意思的話,聊天時間盡量長些,媒婆一般會提前安排男孩聊天時間要長一些,等著女孩讓離開再離開。
男孩和女孩經過簡短聊天,若雙方彼此有感覺,并且男女雙方感覺對方家庭條件以及男孩長相等狀況還可以,則進行相親第四步:送貼(彩禮)。1990年代大致到2010年之前,送彩禮的價位大眾都可接受,一般是萬里挑一元外加給女孩買的皮箱、衣服、三金(金耳墜、金項鏈、金戒指)、36盒糕點、喜糖、瓜子、雞魚即可。但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彩禮行情也大漲,男方家的基礎是,必須有家庭轎車、二層小樓房,彩禮金額達到六萬六、八萬八是常態,更高的也有九萬九,甚至還有十萬以上的。
如果結婚之前沒有其他意外情況發生,那就萬事大吉,男方家人籌備東西,準備迎接新人。不過,男方在迎娶新媳婦時,上車禮、下車禮也是很高的數目,在豫東某些鄉鎮,男女在結婚當日改口,父母雙方也要給改口費。等他們結婚后,小兩口就背著行李遠赴他鄉開始新的打工,生兒育女開始新的生活。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我們這里的農村,男孩女孩到了成年,家人必為他們安排相親,這也是人生過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辛苦外出打工幾年掙的錢,不夠給自己孩子蓋樓房買轎車,這種狀況有很多。然而,講排場、大操大辦的婚禮,也是壓在父母肩上一座新的大山。
(文中姓名為化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