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劉建國:地名任性改鄉愁何所期?

[ 作者:劉建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28 錄入:吳玲香 ]

地名,是寫在大地上的歷史,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對福州這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來說,很多地名不僅僅是個地理符號,方位坐標,它可能蘊含了一段歷史,講述了一個故事,寄托著一種期盼。(325日《東南快報》)

其實,對于地名而言,雖然只是一個地方的稱號,但卻在人的腦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情感的認知,思緒的留駐,往往都因為一個熟悉地名在耳畔回響,伴隨人們重新回歸曾經熟悉的自我。正因為如此,一旦某個地方被改名,以一些稀奇、洋氣的名字命名,往往令人頗為反感。即便,為了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應該遵循人們的內心感受,不要讓急功近利思維沖淡了濃濃的鄉愁。

眾所周知,一個地方的地名文化,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包含了語詞文化和實體文化。與此同時,在地名文化中,我們還能感受到歷史的脈搏,以及民族的融合變遷。一個地名,往往代表了某種歷史典故、人文情懷等等,并不是空穴來風。那么,當地名變臉,變得讓人生疏不已,正是對過往歷史與人文價值的淡忘和消解。正因為地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國務院早在1986年就頒布了《地名管理條例》,很多地方政府也對該條例進行了細化。但由于缺乏明晰具體的操作,沒有懲戒性規定的兜底,并沒有遏止住地名更改亂象。

事實上,并不是說地名不能更改,關鍵是要強化制度約束,避免出現隨意胡亂更改現象。在更改地名的時候,應該充分考量公眾的內心感受,不要將公眾內心的鄉愁擱置一旁。比如,某些白金瀚宮、巴厘島、白宮等地名,除了暴露出崇洋媚外的思維之外,又有什么效果和意義呢?在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背后,無法找到鄉愁的安放之處,對于公眾而言,內心的不適感可想而知。面對該現象,確有必要完善法律規定,以嚴格的問責機制兜底,杜絕地名隨意更改亂象。而且,對于某些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地名,則應該給予重點保護,讓地名成為一種文化標簽。

民俗學家馮驥才曾經說過,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有著和生命一樣豐富和深刻的含義。如果這個地方有其獨有的歷史與命運,地名便是這歷史命運的容器。那么,面對內心深處沉甸甸的鄉愁,不要再對地名進行隨意更改,真正讓地名最終成為安放鄉愁的最美容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時評頻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本αv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