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銅仁市通過信訪舉報、項目審計、民生監督發現,一些基層扶貧干部把國家的扶貧政策看成是“發家致富”的大好機會,肆意套取、侵吞扶貧資金,影響惡劣。(人民網4月21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我國一些偏遠地區仍然還有很多貧困人民。為了加快小康社會的建設步伐,國家提出了“精準扶貧”幫助貧困百姓脫貧致富,擺脫貧困。
“精準扶貧”是國家的一項重點惠民政策,旨在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國家出臺了各種扶貧政策,下撥了大量扶貧資金。然而一些基層扶貧干部卻把國家的扶貧政策看成是“發家致富”的大好機會,肆意套取、侵吞扶貧資金,影響相當惡劣。
黨員干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的利益為首要利益,而扶貧政策和扶貧資金都是關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黨員干部應該將這些政策宣傳給百姓,幫助百姓利用扶貧政策和資金脫貧致富,豈能有失一名黨員干部的職責,甚至將國家的扶貧政策看成是自己“發家致富”的機遇,將貪腐之手伸向扶貧資金,讓百姓痛恨。
干部豈能以扶貧“發家致富”?一是干部思想存在問題。干部思想嚴重脫離黨的軌道,才導致一些黨員干部有如此荒謬的想法,最后突破黨紀底線,走上腐敗的不歸路。二是制度不完善。工作機制不健全,權力尋租空間大,導致行使權力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而且制度的不完善也讓一些干部轉了空子。三是缺乏有力的監督。這就包括上級監督缺位,內部監督乏力,外部無從監督,由于各層的監督缺位,才導致一些干部肆意妄為,膽大包天地將手伸向扶貧資金。
在“精準扶貧”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干部豈能將扶貧看成是“發家致富”的機遇?廣大黨員干部應該為人民發家致富出謀劃策,幫助百姓脫貧致富,齊心協力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