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的優勢,“流動餐廳”目前已成為很多地方農村操辦婚喪嫁娶、喬遷、祝壽等集體聚餐的首選。但農村“流動餐廳”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因其無固定攤點且流動性大、人員臨時拼湊打“游擊戰”、設施設備簡陋、就餐人員比較集中,使得食品衛生條件、從業人員健康、食品原料采購、餐飲具清洗消毒、加工操作過程等環節很難得到監管。
針對農村“流動餐廳”服務現狀,雖然各地近年出臺了相關的管理法規,但由于農村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不強,造成申報登記和備案率很低,往往使之流于形式。同時,也因基層食品監管人員有限,現場監督也往往成了“空白”。有鑒于此,農村“流動餐廳”急需補足監管短板,延伸監管鏈條,多方協同,確保農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首先,食品衛生監督等部門要逐步推行廚師等級制、營業人員健康上崗制、餐具消毒制等相關管理制度,規范“流動餐廳”守法、有序經營。
其次,“流動餐廳”從業人員要定期參加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相關工作。
第三,要發揮基層組織的監督作用。由村委會負責對入村“流動餐廳”進行登記,查驗其證件是否齊全有效。由村委會指定村紅白理事會負責人和雇主共同與“流動餐廳”經營負責人簽訂三方合同,保證飯菜質量達到衛生標準。
最后,提高農民食品安全意識。相關部門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食品安全宣傳,營造輿論氛圍,提高農民朋友的食品安全意識。
中國鄉村發現轉自:頭條號 中國鄉趣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