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農業將從破碎化走向適度規模

[ 作者:山魈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19 錄入:實習編輯 ]

今年“三農”方面兩項重磅級的政策深深的吸引著全社會的目光,一是推動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一是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兩項政策,一來一去,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農業要增收,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所以,這個關乎所有人的政策一出臺,立刻就被全社會所關注。

“十三五”期間要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落戶城市,每年年均轉戶1300萬人以上。這就意味著戶口不在所在地的常住人口將會逐步落戶到所在的城市,也就是說我們從農村升學到城市讀書、參軍進入城市的軍人以及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與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的人群今后將會在城市定居下來。但是在目前農村戶籍不斷的升值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是不愿意放棄自己的農村戶籍。

在目前確實存在有部分人不愿放棄農村戶籍的這種情況,要推動這么多人落戶到城市在當前來說依然存在一些難度。而有的地方便在這種情況下采取將農村進入城鎮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部分尚未落戶到城市的人員強令落戶城市,若其家屬愿意落戶的,也動員其落戶到城市。這確實能解決一部分,但離1億人的目標依然很遠,下一步的目標人群將是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舉家搬遷入城以及新生代農民工。只有這部分已經“離鄉且離地”的人群落戶到了城市,才會進一步提高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

2015年的百分之一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6750萬人,占55.8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0599萬人,占44.12%。而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為29247萬人,這部分人絕大多數都是我們農業轉移人口,這就是說目前“離鄉且離地”的情況其實還是挺嚴重的。所以,在目前的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群多數都是留守老人或者婦女,面對年輕人不愿種地,老一輩的種不了地造成大量土地被撂荒的情況,那就得促使土地的“三權分置”,有效推動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

在過去,我們都知道,由于農村勞動力的過渡轉移,造成農業生產人群老齡化,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越來越少,農業的粗放式生產不同程度的存在,廣種薄收的農業生產方式使得農業面臨著諸多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說,這是我們那部分“離地且離鄉”的人員未能將自己所承包的土地流轉給能種地、會種地、種得好地的經營者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所引起。之所以未得到有效流轉,也是跟此前的流轉機制不健全有關,而今年在推動土地“三權分置”以后,將會很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而我們也知道,農業的未來在適度規模,在于打破田埂將“破碎化”的小戶生產發展為規?;a,因為在當前,過去那種小戶生產模式已經不適應了現階段的發展實際。而只有通過適度的規模化生產,才能將土地、勞動力、資金、設備、經營管理、信息等生產要素進行最優組合,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那么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只能加大城鎮化建設力度,推動“離地且離鄉”的那部分人群落戶城市,然后將這部分沒有時間、沒有經歷去經營的人群曾經承包的土地流轉給其他人群,就能解決部分適度規?;膯栴}。

規模化如果沒有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必將會導致粗放式經營,因此得有新的經營主體出現,也就是必須出現一部分有資金、有實力、會經營、有責任心的人去經營。所以這次出臺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就是要讓一些具有經營優勢和特長的人員,回到農村以后,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稟賦,利用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渠道,開發農業農村資源,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繁榮農村經濟,重點就是要發展規?;N養業等。

其實熟悉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全國掀起的上山下鄉的人都知道,那次的上山下鄉,主要是在全國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情況下所開展的,當時很多城鎮人口都相繼下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其特點在于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規模。而這次的返鄉下鄉,則更多的是注重將新理念、新技術、新渠道以及資金量通過返鄉下鄉的創業精英帶到農村去,帶到農業領域去,目的在于發展適度規?;r業、集約化農業,特點是技術與理念。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農記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精品在线 | 欧美自拍清纯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淫片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不卡 | 日本精油按摩视频福利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专区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