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從制度、市場和科技入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作者:嚠旻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24 錄入:19 ]

當前,中國農業正在醞釀“千年變局”,傳統生產方式向綠色高效模式轉變,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農村變革正在春天里打苞。農業部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要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重點,著力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寬新渠道,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人民網 2017年3月23日)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在其不斷發展的同時,結構性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不足。所以,為了讓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更好,就要從制度、市場和科技三個方面入手,從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制度保障。在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的同時,制度的建立是其實現的前提。目前,應建好農業補貼機制以及駐好監管體制的籬笆。將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農業“撤退”下來,按補貼機制切實落實好補貼工作,努力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同時,也要做好相應的監管工作。根據監管體制對農業發展嚴格監管,發現一處,查處一處,讓農業更快更好向綠色農業發展。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調整市場。市場作為農產品銷售的主要出口,它的需求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通過市場的不斷調整來規范、擴大市場需求,加快農業市場的發展,從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如何來調整市場?筆者認為,主要從綠色農業發力。一些地方的經驗表明,培育品牌、為產品貼上綠色標簽是可行路徑。通過綠色農業的發展,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從而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科技創新。正如農業部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現在我們所追求的綠色農業,本質上是以現代科技為支撐的集約農業。筆者認為,現在要重點實現科技創新。通過不斷創新農業的技術模式,讓節水、節肥、節藥等綠色技術廣泛實施,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制度、市場和科技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這三者之間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不僅需要制度作為保障,也需要市場作為平臺,更需要科技作為支撐。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专区另类 | 亚洲日本欧洲在线 | 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 | 久久综合丝袜国产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另类激情 | 五月丁香婷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