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縣長:曾一天接待9撥領導 結果誰都沒陪好(4月3日中國青年網)
在黨的工作方法中,有“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檢查考核”等多種方式,一天中,或有若干批次的上級考察、督查、檢查、視察、報道的領導到縣市區,將上下聯系起來,推動整個面上的工作進程。
“一天九陪”,還確有其事。據報道,中部某縣一位王縣長有過記錄,曾經“一天接待九撥領導”。“有督查組、調研組、檢查組、考察組、采訪組……各級來的都有,縣委書記又趕巧外出開會,我不得不陪”王縣長說。如果每一批次的上級來人,縣市區長都要到場,的確是個苦差事。
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八項規定”第二條就明確規定:“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也就是說,上級領導干部輕車簡從下基層已成常態,地方上也相應減少了陪同和接待,這樣的好規定,重在堅持、重在落實。
但在實際工作中,上級來人了,地方上還是需要領導干部接洽陪同或者接受檢查,也是工作需要,但派誰去,是個工作安排,不一定每一次非得安排縣長、書記去接待、去匯報工作,否則,非把主要領導累壞不可。
“船載千斤,掌舵一人。”在地方上,縣長、書記的工作事項很多、要求很高,需要專心致志抓落實、出成績。而一天內接待九撥人,不僅誰都陪不好,而且還影響到本職工作的開展,陪同擠占了“八小時”工作時間,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影響了工作,的確有所不妥。
縣長“一天九陪”“層層陪同”現象,不僅在中部某縣發生,而且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其實質是“官念不正”的現實反應。在一些地方干部的觀念里,“不把領導陪好,頂上烏紗不保”,在他們看來,如果不把上級領導陪好,說不定在檢查后會給本縣難堪,影響主要領導仕途;或者認為主要領導不去,就會被認為是不重視上級領導,會給自己“穿小鞋”,影響自己“上升”渠道等等。總之,縣長趨之若鶩的陪同,其背后還是“官念”有問題。
官出政績、政績出官,是領導干部能夠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據,“一天九陪”“層層陪同”是“官念不正”產生的不正常現象,必須要予以遏止。筆者以為,一要靠各級嚴格執行“八項規定”,減少陪同、接待等影響黨風民風的不正之風蔓延;二要靠上級領導嚴格執行規定,對地方領導誰來匯報工作、誰來陪,要有明確要求,不能助長地方上的錯誤“官念”;三要靠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嚴格貫徹“八項規定”,制定上級來人來客接待辦法,將接待任務分別安排給不同的分管領導,分散接待任務,給縣市區主要領導留夠充足的工作時間、思考時間;四要靠嚴格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要以政績實績說話,不因黨政干部陪同次數多、形象分高而提拔重用,以徹底扭轉地方干部的“不正官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