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專家研討如何破糧食產業“五高二低”

[ 作者:喬金亮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07 錄入:吳玲香 ]

原標題:破解糧食產業"五高二低" 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應加快市場化

◎ 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處理好總產與品種的關系。目前出現的產量、庫存量、進口量“三量齊增”問題是階段性問題,一定程度上也是技術性問題,而糧食安全則是戰略性問題;

◎ 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要在保持政策構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按照“價補分離”原則,逐步分離最低收購價政策“保增收”功能,同時建立相應利益補償機制,綜合運用價格和補貼等手段

近年來,我國糧食產業發生轉變,實現了糧食連年增產,但仍存在“五高二低”的現象,即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高價格、高成本、低消費量、低銷售量。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糧食論壇上,多位專家以“深入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對此進行了分析。

“當前,糧食高產量、高進口、高庫存問題日益突出,下游產業經營困難,財政負擔加重,國際談判壓力增大,政策實施效果逐步衰減,外部性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局局長程國強介紹,目前全國各類糧食企業庫存5.8億噸。稻谷庫存達1.5億噸,相當于國內消費總量的80%;小麥庫存超過1億噸,接近于國內消費總量;中央事權稻谷、小麥庫存大幅增加,倉容嚴重緊張。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表示,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產業鏈銜接不暢,個別品種階段性過剩,品種之間產生了結構性矛盾,無法滿足消費結構的升級需要。在于旭波看來,原因在于價格政策。“過去的農業價格支持政策對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發揮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也導致資源在價值鏈中的錯配。高價格刺激的是數量,大路貨越來越多了,抑制了適銷對路的品種生產和品質提升。較高的支持價格,也使得農產品原料和產品價格倒掛,影響了下游企業的經營。”于旭波說。

近年來,為解決以往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所積累的矛盾,我國實施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取消了大豆、油菜籽臨時收儲,目前正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已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局局長趙陽認為,農產品價格改革要堅持分品種施策的路徑,統籌把握好改革的時機、節奏和力度,“比如,對核心口糧——小麥和稻谷的改革,目前還沒有從制度框架上進行大調整,就是考慮到各個品種的不同以及國家糧食安全的結構”。

趙陽表示,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處理好總產與品種的關系。當前我國糧食總產連續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但必須認識到糧食供求關系依然是“緊平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目前出現的產量、庫存量、進口量“三量齊增”問題是階段性問題,一定程度上也是技術性問題,而糧食安全則是戰略性問題。從品種上來看,目前多的主要是玉米,而大豆缺口非常大;小麥和稻谷作為核心口糧品種,要保障絕對安全。

如何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程國強建議,在保持政策構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按照“價補分離”原則,逐步分離最低收購價政策“保增收”功能,增強政策的靈活性和彈性,同時建立相應利益補償機制,綜合運用價格和補貼等手段,建立起既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又能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保障農民利益,既符合WTO規則,又符合中國國情的口糧支持政策體系。

于旭波認為,當前糧食行業去庫存為加工企業帶來發展機遇,價格市場化改革給糧油行業發展帶來新機會,新的糧食安全戰略強調要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如今,“一帶一路”建設正大力推進,這為中國糧油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機遇,能夠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掌握第一手糧源,拓寬物流渠道和市場,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專家表示,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必須注重系統謀劃、頂層設計,推進價補分離、積極穩妥。要堅持市場導向,從根本上消除價格支持對市場的扭曲影響,也要更好發揮政府支持和調控作用,配套建立農業生產者補貼機制,保護農民利益;既要促進農業調結構、減庫存,又要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滑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2017年08月0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日韩一级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 亚洲性爱视频久久 |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