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全球糧價高企時,中國呼吁農商企業到海外買地,以填補該國不斷擴大的糧食缺口。據中國農業部統計,目前該國已有1300家公司,對85個國家和地區有農業投資,總投資額達117億美元。
在中國的全球農業戰略中,大型農業—工業園、拖拉機和灌溉網將出現在許多在以往被忽視的地區。但這些地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在“一帶一路”倡議所布局的區域。按照該構想,亞洲、非洲和東歐的沙漠、群山、丘陵和草原新出現的農場,將促進全球糧食安全、結束貧困和推廣環保的生產方法。
中國欲在全球事務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的抱負,應該得到糧食和農業領域的企業和政府領袖的認真看待。中國承諾欠發達的國度可以借鑒其過去30年的改革經驗,讓農村人口致富并實現農業現代化。北京現在還承諾改變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使它們更包容和“尊重不同國家的觀點”。不過,“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戰略核心似乎主要是養活中國人口。據隸屬于中國國務院的農村經濟研究部主任葉興慶6月撰文稱,對“一帶一路”國家的農業投資,是穩定中國未來糧食供應和糧食進口來源多樣化所需。
盡管雄心勃勃,但中國欲改進別國農業產品的承諾或許言之過早,畢竟當前中國國內進行的農業改革仍處于初期階段。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分散的小型農業生產無法滿足國內龐大人口的糧食需求。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業生產效率增長已大大減慢。原本為了維持自給農業生產的集體性質的農村土地制度,阻礙了規模化農場出現。在中國,集合一個中等規模的農場,都需要精心計劃,從數百農戶得到一塊塊土地,付給他們租金和紅利及雇請他們當工人。此外,中國國內的環境退化也讓農業投資者不得不考慮新的出路。
中國的海外農業投資者常說,走出國門的一個主要好處是容易獲得大塊廉價土地。在俄羅斯、東南亞和非洲,他們通常一舉就能拿到數千公頃農地。不過有學者發現,過去的海外投資農業總體上與目標落差大,出口回中國的很少。不過,隨著中國進入與全球商貿往來的新階段,全球各地的企業和政府領袖必將更加關注中國的全球農業戰略。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9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準備重塑全球農業嗎?作者弗雷德·蓋爾,陳俊安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時報 2017-09-1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