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在1月8日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表示,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較好,但糧食高產量、高價格、高庫存“三高”特征更加明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都面臨新挑戰,從長遠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趨勢不會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力不會減。
站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對于“十二五”期間糧食流通工作取得的成績,徐紹史給予充分肯定,不過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糧食流通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和困難同在。一方面,要牢牢把握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糧食庫存保持較高水平、農業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等4大機遇,另一方面,要認真應對糧食增收難度加大、糧價下行壓力較大、糧食需求難有起色、糧食流通補短板的領域仍然較多等4大挑戰。
會議認為,全國糧食系統認真落實中央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部署,主動適應新常態,以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為己任,扎實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糧食流通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認真履行“抓收購、保供應、管庫存”行業職責,為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全國各類糧食企業收購總量連創新高,2015年超過8000億斤。五年累計托市收購糧食8400多億斤、油菜籽1500多萬噸,帶動農民增收約2500億元,有效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區域市場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是全面實施“糧安工程”,糧食收儲能力和質量安全保障水平邁上新臺階。建設現代化倉容1388億斤,維修改造“危倉老庫”2460億斤,糧食收儲能力比“十一五”末增長32%,基層一線骨干糧庫收儲功能明顯增強。
會議認為,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改革創新、主動作為、穩中求進,立足行業實際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堅決打好糧食收購“攻堅戰”和安全儲糧“持久戰”,加快實施“糧安工程”,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統籌推進糧食流通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
在扎實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中,首項任務是突出抓好糧食收購,加快建倉修倉進度,加大調銷騰庫力度,多渠道消化不合理庫存,充分利用社會倉容,千方百計擴大收儲能力。
另外,還要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和依法治糧。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繼續執行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完善儲備糧吞吐調節機制。農村糧站要主動抓住農村人口市民化和城鎮化的歷史機遇,以“農民舉家進城落戶,我為農民種地供糧”的理念,大力發展糧食規模化、產業化經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財經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